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宰执大宋> 第五十一章 率性堂的同学

第五十一章 率性堂的同学(2 / 5)

是对韵律无比熟悉才能办到的。

钟浩赧然道:“以前没有师承,只是跟着家祖学过一些开蒙的知识,这做赋的要求和格式,小弟还真不知道啊!两位兄长给小弟扫扫盲吧!”

徐峰和崔烨这才知道钟浩除了由他爷爷给他开蒙,竟然没正经拜过师,那不会做赋倒是情有可原。想及钟浩做得那几首惊才艳艳的词作,没有正经由名师指导学过诗词,他便能做出,更觉他天赋极高。

当下徐峰和崔烨便指导钟浩一番,钟浩则虚心受教。

最后徐峰又道:“家父虽然推崇古文,但如今朝廷取士,‘诗必西昆,文必太学’的意向还是很明确的,至少在一段时间用‘西昆体’和‘太学体’应试,还是颇有优势的!文轩有空闲时,也要研究一下这‘西昆体’和‘太学体’。”徐峰参加过今科的省试,虽然未能得中,但对这方面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当下钟浩唯唯答应。不过钟浩倒没想过去参加科举,他只是想能把这课业蒙混过去,能留在松林书院便好。

钟浩有课业要做,徐峰和崔烨也不好久待,和钟浩又闲聊几句,便告辞离去,相约改日再聚!

《论语》的十条帖经和《春秋》、《礼记》的十条墨义,钟浩自然是翻找经书和注疏直接抄的。至于诗赋论策,费了一下午的脑细胞,钟浩也好歹琢磨出来,虽然写得平平,但钟浩还算满意,格式韵律对了就好,自己这水平不强求太多。

……

松林书院里,碧水环绕的一方小亭中,峨冠博带、长须飘飘的徐山长正在授课。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谓天地之道,实际乃是人人皆可得之道,但世间万物,道道道,皆非恒道。所有事物都有生,自然也有死。而实际上,这种世间无恒道的道理,就是天地万物之道。所以所谓的儒学至理,也没恒论,世间万物莫不在变化,以古之定理,用之今时,也未必都行的通,所以众位读书,一定要学会思考,有自己的见解,根据今时之现状,活学活用.......”

这方小亭叫荷风亭,此时松林书院率性堂的学子都在亭中的蒲团上,围在徐山长身旁听讲,钟浩此时也跪坐在一个蒲团上,听徐山长讲课。

率性堂虽然也有自己的讲堂,但只要天气允许,徐山长更喜欢在这荷风亭中和众弟子围坐在一起授课。这样交流起来,也更加亲切便利。

徐山长讲了一段,便问一个围坐在自己身旁的一个弟子道:“子明,今天为师所授之课,你听了有什么感悟?”这个弟子是刘旭,字子明,是徐山长颇为看重的弟子。

刘旭沉吟片刻道:“今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