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宰执大宋> 第一九八章 简在帝心

第一九八章 简在帝心(2 / 5)

的事迹,实在令我等汗颜!”林员外郎不着痕迹的又捧了钟浩一把。

赵祯听了不禁喟然叹道:“如此年纪,只是做成一两件事情,便足以让人刮目相看了,没想到这位钟卿竟然已经做了如此多的事情!”文采风~流,又能踏实做事,这的确是令赵祯有些刮目相看。

这《三字经》、《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赵祯都看过,确实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特别是在这个学习格律还没有系统化教材的时代,这《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着实令人眼前一亮。赵祯不用想,也可以预见这《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必定为广大学子喜欢,毕竟此时的科考可是要靠诗赋的。这《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对学习诗赋,可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

至于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青玉案·元夕》,早已成了大宋各地中秋和元夕灯会上必不可少的曲目,其脍炙人口的程度可以说是尽人皆知。到现在还鲜有能比过这两词的中秋词和元夕词,就连那“奉旨填词”的柳三变,都说自愧弗如。

赵祯以前只是对这词作和教材有所关注,对这作词和著书之人,还真未有太多关注,毕竟他每天处理的事情太多,一个小小的远在青州的士子,他还没有闲情去刻意关注。

当然若是钟浩在东京或是已经中了进士的话,怕是早就已是尽人皆知的名人了。但他在青州,又不曾中进士,只是一个小小士子,虽然青州也是海内望州,但是在东京人眼中还是经常会被刻意忽略的。在东京人眼里,京城的才子才是最厉害的。

今日赵祯才知道这著述这《三字经》、《渔翁对韵》和《声律启蒙》的才子,竟然和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青玉案·元夕》的才子是同一个人,不禁有些惊讶。

林员外郎附和道:“是啊,钟承事实在是难得的大才啊!”

“如此才情纵横的士子怎么不参加科考呢?又怎么会在河西一个战寨主持工作?”

林员外郎忙解释道:“钟承事如今才年方十八,皇佑元年的科考之时,他还是一个未曾束发的少年,学问怕是还未大成,是以未曾参加科考。后来,钟承事受接连任青州知州的富相公和范相公的教诲,是以虽未中进士,便已经开始了为朝廷效力。微臣在静羌寨时和钟承事聊过明年的科考之事,据他自己说,明年的锁厅试他必定是要参加的。”

赵祯听了林员外郎的话,笑道:“哈哈,倒是朕糊涂了,这都四年没有举行科考了,他想要考进士,这也没有办法考啊。不过以钟卿的才气,明年怕是必定要中的!钟卿如此年轻,又还未成中式,便已主动为国朝效力,还是去那西北苦寒之地,当真是不错的!范卿和富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