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拱手,跟在李靖的身后走向门下省大堂。他知道李靖也是来参加政事堂议政的,李靖身上检校中书令的检校衔与自己检校员外郎的实封不同,乃是名誉尊衔,平时不过问中书省事务,只是每逢国政问询,方才前来开会。
胡戈再次来到大堂,只见段纶已经坐定并和大家聊了起来,里面诸公见到李靖进来,都起身致意,李靖也一一还礼,等他们见完礼,胡戈才上前与各位大臣行礼,李靖在一旁给不认识胡戈的大臣介绍起他道:“这位是我们尚书省的检校员外郎胡归唐,段尚书手下的大才,今日虽然是国事议政,不过老夫却是来听他上课的!”
众人均是呵呵一笑,都道代公风趣(此时李靖还未改封卫国公,所以后世李卫公的叫法还没出现)。又听有人笑道:“叔玠,你想不到吧,归唐差点就成了你手下的大将了,不然今日就没我们尚书省什么事了!”
胡戈正走到被开玩笑之人面前,他识得此人,正是门下省掌舵人王珪,只因他本人的散官衔要低于职事官品级,所以被称做门下省守侍中。只听王珪回道:“玄龄,敢是笑我不识人乎?”
房玄龄呵呵一笑,道:“说到识人,你我都没有克明识人呐!”
原来王珪和房玄龄及杜如晦三人是多年前的旧友,当年王珪的叔叔助隋炀帝的弟弟汉王杨谅造反,兵败身死,王珪被牵连到了,便亡命天涯,在终南山中躲了十年,这十年里他读书写字,虽没交什么朋友(史书上称其交不苟合),却独独和房杜二人相善,三人常常在陋室中座谈天下事,王珪的母亲看到他们如此投契,对他说:“房杜二客都非常人,我不再怀疑你日后能飞黄腾达了!”不过后来却是命运弄人,王珪被丞相府司录李纲推荐给了李渊,李渊又把他派到儿子李建成的身边充当谋主,虽然这三位老友交情深厚,当时却不得不各为其主,最后李世民玄武门侥幸成功,登基后四处收罗人才,因房杜二人力荐,李世民本身也知其有大才,便授予了王珪谏议大夫一职,直到今日执掌门下省。王珪在史书上一直被冠以诤臣的头衔,门下省在他的领导下,也确实发挥了参政议政的应有效用,而不似唐中后期那样沦为橡皮图章,为时人所笑。
见房玄龄说到自己,杜如晦摆摆手,道:“纵有伯乐,而千里马不常有,如之奈何?今天这一切,都是归唐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归唐,去准备一下吧,待会还要发言!”
胡戈朝杜如晦拱拱手,又朝王珪行了一礼,王珪笑着点点头,示意他去做准备,胡戈依言走到大厅一角,整理着待会要用到的全国州县图。
慢慢与会大臣渐渐来齐了,还差魏征一人,众人便笑道,玄成估计是要参人,肯定写奏章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