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德,富贵家声远,仁义显吉祥,文武定乾坤,廉洁品高尚。诗书毓英豪,俊杰耀祖长,雄才启宏图,和善基业旺,双千年立志,四知万代昌”,杨吉斌爷爷为代义字辈,杨吉斌为第4代吉字辈。
杨吉斌的爷爷,乃清末秀才,善书法、象棋、围棋、饮茶。杨家因屡受乱世中土匪、军阀盘剥导致家道中落,在解放之前,一家10余口人只剩下几亩山地勉强度日,建国初期土地改造时被评为贫农,也算是因祸得福,躲过一劫。
杨吉斌的奶奶,是一位地道的农家妇女,脚老太太,在众多的儿孙中,她最喜爱的就是杨吉斌这个孙子。
杨吉斌的老爸排行老四,上还有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整个直系家族成员现有50余人,加上旁系远亲类亲属总共近00余人,而整个杨家寨50余户人家共计40余人,故此历来以杨家寨历来以杨家族长为尊,族规还是很严厉的。至于村干部影响力着实不大,且因位于山岭,村里人时常与山中野兽毒虫相斗,徘徊于生死间,也算是民风彪悍。在那闹饥荒的年月,谁家没有几张猎弓,没有几把火药猎枪,哪年没有因为械斗而死伤?这是也是印证了穷山而水出刁民的古谚语。
杨吉斌的大伯,石匠出身,石雕技艺出神入化,善刻狮、老虎、麒麟等,二伯,铁路局工人。三伯,木匠,手艺出众,善家具、建屋、木雕。姨,农村妇女,在县城里开饭店,厨艺精湛,擅长农家炒。
不知道为什么,杨吉斌此时归心似箭,耳边似乎响起李后主国破家亡后的感叹:“千里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只能“梦里不知客”,无家可归或者有家而不能回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家是心之所至,心在哪,哪便是家。有了家才有了一切。家是生活之源泉,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那便是家。杨吉斌心中再次暗暗的下定决心,此生一定要守护好自己的家,守护好爱自己、疼自己的亲人们,让他们今生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长命百岁。
杨吉斌不由得脚下生风,往日下山到杨家寨需要0分钟的路程,这次不足15分钟就走完了,远远的就看到了自己祖宅那片砖石垒成的青瓦房。一间间具有乡村风情的精致屋舍散落在苍翠树木的掩映之中,置身其中恍如远离了所有的都市尘嚣,宁静幽远的感受令人神驰。屋外一道绿色的篱笆,一阵风儿吹过,泛起层层绿浪,上面缀满晶莹的水珠,闪烁着异样的光芒。飞累了的鸟在绿荫里跳来跳去,一只看家的老黄狗趴在那下面,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此时隐隐的看见几位老人,围坐在篱笆下的一张茶几旁,品着茶,下着象棋,聊着家常。
还没等杨吉斌走进院子,自己的大黄狗汪汪的叫起来了,跑到杨吉斌的跟前摇头晃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