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城府太不怎么样了,白白的让这个阄党看了笑话。但耿直的性格却不容他起来道歉,只是低着头。
“讨论一下,什么话都无伤大雅,朕就喜欢爱卿这种性格,大伴不必介怀。朕接着说,徐爱卿没听过不要紧,重要的是研究,试验,而不是直接的否定,正如朕说的压水井一样,没人相信井水会自己流出来,结果呢?”在辩论中这些置疑、反问、责难、嘲讽等语气朱由校当然没有什么责怪的意思,特别是徐光启这种恃才傲物的人才,有点小性格完全可以理解。而正是这样大明高端的存在,征服起来才更有成就感。
提出了压水井,这可是朱由校大大的胜利果实,是自己说话算数最有力的实例。这话说完,徐光启也是口不能言,这个传奇徐光启一直都在奇怪呢,现在摆事实可比讲道理来的要强大的多。
朱由校接着说:“其实钢铁能不能造船这个也挺简单,找个铁制的脸盆或者铁桶,放在水里看看不就可以了?徐爱卿认为这个可以证明朕说的钢铁可以做船的材料吗?”
“这个、、、、、、”徐光启一听这个,那还需要实验吗?平时都见过,特别是一孝水灾的地点,拿个大泥缸当救生艇用的都有,越想越觉得,什么钢铁和泥造船不是什么不靠谱的事。于是不得不说:“皇上,如此举例,倒是可以证明,造船的材料可以用钢铁和水泥,但铁和水泥的重量可比木头大了好多,如何能在水中航行呢?”
“徐爱卿有些操之过急了,这些问题都需要一点点的研究透了才能想出相应的对策,正所谓公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个问题上,器就是把浮力二字研究个透彻,以便善加利用,万不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不是真正做事情的态度。”朱由校没有说出动力解决的办法,而是先以皇上的身份教育了一下徐光启。
“老臣受教,”徐光启略带着些许情绪的回答着,被一个年青人教育,的确不是一件说人开心的事,虽然对方是九五之尊的皇上。
“浮力,是船漂浮在水上而且航行的基础,那我们就要想方设法的研究出,浮力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刚才朕说过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量,也就是说,船在水里有多大的浮力,就是他的排水量而已。这个在三国的曹植称象就已经有明证。如果再要实验的也简单,取一个称,找一个东西,称一下入水前和入水后的重量就可以推断得出这句话的真假了。徐爱卿以为呢?”
“回皇上,这个问题倒无须试验,微臣在海边长大,下水的时候,身体轻了许多,”一旁的孙化元此时也参加了发言,比较中肯的挺了皇上一句。
“孙爱卿倒是直爽,徐爱卿认为这个还需要实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