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明二十四监> 第803章 大明关税

第803章 大明关税(2 / 4)

为目的,除在会同馆和市舶司交易外,还在赴京途中或别的地方违禁交易。明廷对这类违禁之事大都予以宽宥,而且也不予征税。

郑和下西洋的推动,来明廷朝贡的国家和地区迅增加到3o多个。郑和下西洋回国时,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使团随郑和来华。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时,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使团随郑和回国。这真是前所未有的盛况。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使团在中国的贸易量自然也就很大了。明廷不仅奉行“厚往薄来”的政策,而且一律免税,致使“岁时颁赐,库藏为虚”,成为国家一项沉重的负担。

因此,一些大臣屡次向明成祖奏言,至少应对贡使的附带私物征税,但皆被明成祖拒绝。明成祖那边估计是出于寻找建文帝的原因还是脑子上锈,直接以“商税者,国家以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欲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万万矣”彻底的拒绝。

这话说的多大气,海关税能有多点钱,我连海上来来回回的船票都给他们省了,还在乎这点小钱这也是郑和下西洋如此壮举最终不得民心,失败再失败的根本。

所以,直至正德以前,明王朝在朝贡贸易中没有税收。

成化以后,违禁私出的大海商时有所见。他们在海外走私贸易中获利甚丰,因而走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令明廷防不胜防。这使得正德认识到,与其让他们偷偷摸摸地进行走私贸易,还不如向他们征些税好。于是明代海关在正德时便开始有了税收。

税收的方式就是抽分。最先的抽分比例直接来个一半。这个税率可是够大的,直接分去一半,最后也是慢慢减少,直到了百分之二十。

本来大明这种制度好好的。没有了闭关锁国之策。欧洲那边与大明的贸易也开始起来。一切向上正常的轨道展下去了。但又来了倭寇这种极其令人讨厌的生物,嘉靖二年(1523),宁波生了两起日本贡使“互争真伪”的“争贡之役”,这一役使很多无辜的大明军民被杀或被掳,‘浙中大震倭自是有轻中国心矣’。致使沿海震动。

嘉靖帝‘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于是,浙江、福建两市舶司皆被罢撤。广东市舶司虽未被罢掉,但为了禁绝私商前来贸易惹是生非,所以连朝贡贸易也一律禁止。

这一阶段的关税也画上了句话。朱由校不得不说,日本人害中国不浅矣

而后,到了隆庆帝即位,因‘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教训,即位后马上宣布,准许在福建漳州部分开放海禁:“隆庆改元(1567),福建巡抚都御使涂泽民清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1o自然,隆庆开放还有若干局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