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元平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四叔王可辉从南方打来电话,告诉他南方办事处连续接到了两个订单,不是很大但也不。现在草签了一个意向,过几日讲签订正式合同。
王元平听完暗暗叫苦:怎么这订单也扎堆一块来。
之前,王元平已经把情况和四叔通过气,王可辉远在南方也顾不上家里,当听家里发生这么多事之后,心里也是着急。王元平只是安慰他,告诉他自己正在全力以赴想办法。
对于这个侄子,王可辉当然是佩服的很,他相信再大的事情到了他那里也能想出办法来。
这次的订单没有多少,他打电话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这个,而是要和王元平一个问题:信息联络问题。
在南方的王可辉因为业务需要,时常和叶家仁等人联络,但电话总不是那么方便,有时他有事时,对方打电话会找不到他。
叶家仁建议配个寻呼机挂在身上方便找。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南方开始已经有了寻呼机,但那时的人们对这个东西认识不深,加之那时的寻呼台也很少,电话更加不方便。于是,人们认为没有什么用,所以,寻呼机没有在整个八十年代没有大范围的推开。
进入到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观念渐渐开始改变,经商的人们首先开始使用起来,慢慢的,在南方的大地上,佩带寻呼机的越来越多。
叶家仁也有一个,每次王可辉找他的时候,提前打个寻呼不用多长时间,对方马上就会回过来电话。对于商人来,时间就是金钱,所以,王可辉的心思渐渐开始活动了。加上叶家仁的一再鼓动,王可辉便用自己的钱买了一个,别,这个东西还真方便,对方要找自己时,可以先打寻呼。有事还可以留言,如此,大大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使用几天之后,颇为兴奋的王可辉便想到了家里的大哥和侄子,自己有时找他们找不到,还要找人捎信太麻烦了。
于是,他决定服王元平配上寻呼机以方便联系。
王元平不知道这个玩意,当王可辉和他聊起这个事的时候,王元平听愣了,心想:还有这么先进的东西。不过,南方是南方,滨海和南方的差距不是一星半,在南方使用方便在滨海不一定能用,也不定连寻呼台都没有。
王元平问道:“四叔,这个寻呼机滨海也有吗?”
“我不知道,应该有的,你找人问问呗。”
“大约多少钱一台?怎么用?”
“数字的是一千多块一台,汉字的是二千多,这是南方的价格,不知道咱那里是不是这个价。”王可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