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个人格,这让他是何等痛苦。而他的心里也藏着罪,他想赎罪,也许这种赎罪的心理让爱情的主题被冲淡了一些,可事实,他最后还是没有将真相说出,他只是满足了肖可这个本来不存在的小姨子的破案**。
他的死,让这种爱升华了,平凡之见伟大。
《寄生人》看不到这些,甚至是有些相反,更多的是在探讨人类内心的黑暗一面。
当然了,江小鱼是专业的影评人,他没有做过多的剧透,只是说,他更加的喜欢‘爱’这个主题,特别是成耳的手法,将爱隐藏起来。
实际,江小鱼并不知道,将《第三个人》改到现在这个程度的,真的要归功于白实秋,原来的电影可不是这样,甚至这个爱的主题也并没有凸显。
但,这没关系,陆夫的章也出来了,他的标题更加的简单。
《第三个人,国版的‘秘密’》
这篇章是从推理的角度来说的。
推理?怎么推理了呢?
陆夫抓住了一个关键,便是这部电影看去是惊悚片,但实际是一部精致的推理电影,而且,很有那部日本电影《秘密》的感觉。
《秘密》是日本当今最畅销的小说家东野圭吾在离婚后的作品,很快被改编成了电影,由小林薰与广末凉子出演,大获好评。
为什么说《第三个人》是国版的《秘密》呢?
这要看《秘密》讲了什么,这部电影,是在一次北海道出的车祸,小林薰饰演的男主角的妻子女儿都出了事,但是妻子死掉了,女儿活了,可是妻子的灵魂却进入了女儿的身体。
即,妻子要以女儿的身份跟自己的老公一起生活,妻子是爱着老公的,他们两个之间……别的不说,啪啪啪可怎么解决?
父亲跟女儿吗?
禁忌,很是符合日本人的风格,但实际,这后来发生的一切,表明这是一部推理作品。
妻子后来跟老公说,她的灵魂要消失了,女儿嫁人了,可是到了后来,在出嫁的时候丈夫发现自己的女儿,根本是妻子,妻子的灵魂没有消失。
是这么一个故事,不得不说这个丈夫最后的结局较的凄惨,被绿了,要是他不知道也算了,但却被陆夫发现了其的共同点。
范达因的二十则,第三条:不可在故事添加爱情成分,以免非理性的情绪干扰纯粹理性的推演。
《第三个人》,《秘密》却反其道而行之,都是关于爱的推理。
另外,虽然没有父女,可是小姨子跟姐夫,这不也是很禁忌的嘛。
陆夫在章强调,《第三个人》绝无抄袭,至少他看不出来是抄袭了那部《秘密》,简而言之,他根本没有提《寄生人》这部电影。
陆夫的观点非常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