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页(1 / 2)

但这个时候显然不适合在排练下去,即使排练也不会有什么很好的效果,于是程晓羽抱着吉他从椅子上站起来道:“今天的排练就到这里吧!关于演出的事情,我和常岳在回去好好斟酌一下,明天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于是在一派消沉的气氛中,程晓羽他们的第一次排练就这样结束了。 第259章 诱惑与灵感 回寝室的路上,端木林莎一直在给程晓羽打气,其实众人对程晓羽的作品还是很喜欢的,拿程晓羽跟老柴比,也是相当给他面子了。 主要现在不光是乐曲上的差距,更有水平上的差距。虽说程晓羽的作品旋律非常动听而且编曲也非常新颖,但音乐学院毕竟是学古典的,就算上戏对各种先锋音乐容忍度在高,也不会众口一致的觉得这样的表演是出色的。 更关键的是难度和长度都不够,在古典音乐里面越复杂,结构越精巧的东西才越容易被认可。旋律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其实主要程晓羽需要的是征服所有人,他想要所有人都震撼到。正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才会如此为难,要不然他抄个《贝多芬病毒》或者《紫色激情》也能够交待的过去。 此时离吃饭还有些时间,程晓羽就回了寝室收拾东西,打算回家一趟,他还需要带些衣服鞋子过来,还要把移动硬盘交给乔叔,让他帮忙送给曹大年。这个时候回家刚好还能赶上晚饭。 程晓羽背了个包就走出校门打了个车回家,在路上他看着窗外的风景,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音乐在迎新晚会上大放异彩,当然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出风头,也不单纯的只是想引起某些人的注意,而是他想知道自己在这样的极限的情况下能做到什么程度。 因为演奏技术上存在差距,所以程晓羽只能在乐曲上做文章。 首先必须考虑的就是古典与流行的问题。古典音乐大致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泛指和“通俗音乐”相对的那个“严肃音乐”的概念。第二个有时候也用来指代18世纪下半叶的“古典时期”。 “古典时期”音乐指的是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二十三十年代。从1750年巴赫去世到18世纪末。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第一个阶段,叫前古典主义时期。也叫后巴洛克时期。 18世纪末到19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叫维也纳古典时期。是古典主义的高峰。(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而因为蝴蝶效应,在一九一八年以后的历史就开始慢慢变得面目全非,所以程晓羽若要借鉴只能是这之后的创作,可偏偏程晓羽的记忆里接触古典音乐本身就很少,在他记忆里甚至一位十九世纪的伟大作曲家的印象都没有。 而其他的交响乐他所记得的大部分都是电影配乐,都比较短,而且不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因此大部分是不符合此刻他的要求的。 程晓羽此刻脑子里已经被古典和交响两个词纠结的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