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页(1 / 2)

但此时常岳也无话可说只能道:“等着瞧好了。” 班长冷笑一声坐下。 这件事在管弦系传的沸沸扬扬,班长和刘昆淼一个寝室的,于是刘昆淼也就退出了排练。 当所有人都以为常岳的排练将成为一场闹剧的时候,程晓羽又开了挂。但即使能排练也并没有人在乎,因为没人认为一个十八岁的大一新生能写出多好的交响乐来。 他们的想法确实是对的,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多莫扎特?实际上程晓羽确实也算不上天才,只是他是这个时空里唯一的一个外挂少年。 几乎所有人都不对他们报有期待,除了他们自己。 而周一下午的第一次排练进行的并不算顺利,因为程晓羽在交响乐里加了很多现代音乐的元素,让演奏古典音乐已经习惯了的团员有点不适应,当然作为一个专业乐手这都不是关键。 而关键在于排练的时候没有指挥。大多数古典音乐的门外汉觉得指挥站在上面挥手并没有什么卵用的样子,甚至觉得我上我也行,实际上这是因为无知所以无畏。 乐团里就算人人都是乐器大师,个人能力世界一流,如果让一个三流指挥家来排练,那么无论怎么训练,乐团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也就是个三流水准。 如果乐团里的演奏员非一流,但是让一个一流指挥家来排练,经过练习磨合,整个乐团的水平是有可能达到一流水平的。 实际上指挥的才华,体现在舞台上的,只是很小部分,舞台下排练部分才是指挥对乐团影响最大的部分。 交响乐团里的演奏员的职责是精确地演奏出每一个音符,让整架音乐航母按照总谱的指引航行,每个人只需要各司其职、不出错、尽量奏出感情就可以了。 这就需要指挥对总谱了然于胸,然后对整个乐团进行把控。 每一种乐器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出,色彩如何,强弱如何,尽在指间把握。合格的指挥家,不论乐队演奏的音量多大,和声织体多么复杂,他都可以准确地听出某一个乐器的一个小错误,并要求演奏员改正。 这才是指挥的关键性作用,这些大多体现在平时的训练中,昨天那群菜鸟之所以能排的有点样子出来,一大半是程晓羽的功劳。 但今天程晓羽实在没机会跳出来,不仅因为他没资历,而且他在前两首交响乐里担任的是爵士鼓的演奏。古典交响曲里面是没有爵士鼓的,只有定音鼓。到了现代交响乐里面,爵士鼓才出现的稍微多一点,但这个时空在交响乐里使用爵士鼓几乎没有。 根据乐团排位,鼓是放在最后面的乐器,于是程晓羽想插嘴也没有机会。 整个训练于是就按照施川杨对乐谱的理解进行的。虽说施川杨也是上戏高材生,但一个谱子还没有琢磨透之前,他也给不出什么像样的建议,更何况他还不是指挥,不具备纠错功能。这样就让排练不是很顺畅,甚至因为没有节奏还有些杂乱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