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页(1 / 2)

出门的时候,姑娘们叫程晓羽闭上眼睛,说有礼物送他。 程晓羽狐疑的闭上眼睛,结果出乎他意料,他嗅到了每个人的香气都离他很近,然后就是突如其来的吻。 似乎每个人都在他的脸颊上轻轻的触碰了一下。 程晓羽第一次红透了脸,他反复回忆,自己并没有数错,一共是六次触碰。 他谁都不敢看,飞也是逃出了好像是龙潭虎穴般的地方,头都不敢回。 后面传来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第277章 嘴炮是一门艺术 程晓羽回家登陆了毒药的gg音乐网帐号,在寝室怕被人发现,所以一直没登过。 《sh1943》出乎程晓羽意料的好评如潮,这首其实和《娘子》一样是属于华夏风雏形的歌曲。但这首相较《娘子》旋律要美,用词华丽浪漫,一下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并且歌词还被收录进了华夏著名诗刊《嫩芽》。这个事情程晓羽知道,刘斌跟他发短信说过,他也没多想就同意了,却不知道网上还掀起了不小的争论。 虽然所有听众都觉得毒药这首歌的词,写出了诗的美感。 但很多诗人却不乐意了,让流行歌词登上诗刊简直就是对他们的亵渎一样。批评歌词为了追求押韵是什么词都敢往上面凑。歌词强调的是一种共情能力,要追求普遍意义上的群体性的心理共鸣。 而诗歌,尤其是当代诗歌,追求的是文字表现力上的无穷可能性和语言技巧的极限探索,表达的是诗人自身的情绪脉络与心灵节奏,与他人无关,与环境无关,甚至有时与诗人自己也无关。这样的特点造就了诗歌与歌词两种看似相近的体裁之间的深远区别。 说大众不懂诗歌就算了,作为诗刊杂志怎么能够不负责任的选流行歌词进来呢?两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于是两派人就开始打起了嘴仗。 乐评人、毒药铁粉郝艺风说道:“从《晴天》的简单质朴到《以父之名》超强画面感,在到《双截棍》的以武入歌。我们看到了这个天才的超人的想象力和文字功底,而《sh1943》再一次让我明白歌词可以有多美。 因为当初我还真的是下过一番功夫去了解属于那时代的上海较为人熟知并且具代表性的文字符号为何?譬如外滩、百乐门、十里洋场,青帮洪门跟杜月笙等词汇便很具代表性。但这首歌是抒情慢歌,词意内容是为人子女在凭弔父执辈的爱情后心有感触的故事,以上一些词句并不完全适用,所以毒药除保留「外滩」外又将春联、米缸、豆瓣酱、黑白照片、吴侬软语、弄堂、老唱盘、旧皮箱,还有明信片等具怀旧色彩的词汇溶入词意中,这其中外滩、吴侬软语跟弄堂这三个词汇,更是等同上海这个城市的文字识别词。 而且现今音乐与文字如此紧密结合的文字创作,已被歌词垄断早己是不争的事实,新诗作为纯文学的文字创作,跟音乐的互动几近于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