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页(1 / 2)

隔得很近的德国汉诺威学院的老师学生们都在惊叹亚洲女生这种精致如瓷器一般的容貌,按汉诺威音乐学院带队的副院长乔纳斯的话来说就是“这种无暇的美可以放在显微镜下细细品位。” 当指挥开始动作,乐队进入演奏,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着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 裴砚晨拉得更像是西崎崇子和俞丽娜结合起来的版本,细腻流畅富有情感且悲情色彩更浓!这些细节上的指点,都来自程晓羽给她的谱子。 从技巧上来说,一般情况小提琴在男女上是有差别的,器乐这东西男的女的存在物理差距,因此论技术男的肯定要强。但梁祝不需要太多技术支撑,而是适当的控制。 刚好《梁祝》这曲子瓶颈达不到技巧上,也就是说,就算是能力高的,也没有太多空间发挥。因此在偏重情感表达的《梁祝》中女性更有优势。 而裴砚晨今天完全如自己所说,处于自己的完美状态,一首本不太难的小提琴协奏曲被她拉得动人心魄跌宕起伏,完全表现出了极其缠绵隐晦克制且无可压抑的深情。 呈示部的清纯浪漫与恋恋不舍,展开部的悲痛凄惶与向往憧憬,直至最后再现部《化蝶》对忠贞不渝的爱情表达的美好期许与赞美,裴砚晨直接在首演上就拉出了一个后人很难逾越的高峰,因为对于一首技巧要求不高的曲子来说,想要拉得更好,就愈发困难。 《梁祝》表演完毕,裴砚晨鞠躬致谢,现场观众全场起立,上戏剧院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至于听众是被优美的旋律感动还是被复杂的音乐织体所感动,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确确实实能带给观众一出属于华夏的音乐故事,用西方乐器演绎中国底蕴的戏曲作品本身就不容易,况且《梁祝》对人物的心理描画很是深刻,对那个时代的刻画也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而且旋律优美,令人陶醉又感人至深,并不是对越剧旋律简单拼接。 裴砚晨情绪爆发之后的超常发挥的演奏,将一部技术层面不高的交响诗,拉入了另一个境界,可以说裴砚晨是一曲成名了,因为台下前排只有小部分是华德两国的外交官以及上海市政府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华夏古典音乐界的大拿,而且这还是场面向全国观众的现场直播的跨年音乐会。 程晓羽站在上戏剧院的最后一排,裴砚晨的演奏完全超乎了他的预期,表达的感情不仅细腻,更是拿捏的妙到巅毫,程晓羽看看观众们激动的面孔和发自内心的掌声,觉得不枉费自己抄了这首曲子给裴砚晨,刚才汉诺威学院的交响乐团演奏难度高的多的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二号c小调钢琴协奏曲》,观众们的掌声只是很礼节,没有什么热情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