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8页(1 / 2)

凯瑟琳·布兰切特:拍摄电影的时候,实际上全部的压力都是在程晓羽的身上。我们剧组的人更多的是享受拍摄电影的乐趣,因为我们不需要担心未来与金钱,因此剧组的气氛非常的融洽,虽然我们经常空喊着说:“我们要做得更好!”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只上八个小时的班,只有他几乎24个小时都在考虑电影拍摄,每一次都是rain站在哪里说:“要不,我们再来一次,这个镜头我们可以拍的更美一点。” 在拍摄中几乎每一天都过的很开心,偶尔也会和他吵架,但不会真的有矛盾,因为我们都是用生命在制作电影,我喜欢和他一起工作,喜欢那个过程,每天结束拍摄的时候,我都会想:“噢!上帝啊!时间怎么过的那么快,刚才的八个小时去哪儿了!” “说实话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他,的确他是很伟大,但那并不是完整的,对于我来说在伟大背后的他更可爱一些,剥去那些光环,他也是个普通男孩,会含羞、会生气,还很会唱歌……比起拍电影,我更喜欢他抱着吉他唱歌的样子,因为拍电影的时候他实在太严肃了。” 《泰坦尼克号》副导演卡尔森·罗伯特:在拍摄《泰坦尼克号》的时候我们使用了很多的新技术,包括imax这可是最新潮里的最新潮,像是疯狂的立体效果,还有一些技术层面的录影和音乐制作。 说到工作,他是完美主义者。他很讲职业道德,不会说:“我累了。”什么都不会说。完成前,他会讲:“让我们完成它,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不要偷工减料。”无论从拍摄上还是经济上,他都不会偷工减料。 他经常对我说:你有许多电影想拍,但如果你想成为最棒的,就必须所有东西都得是最棒的,包括演员和团队、技术制作和音乐与画面制作的技术支持。 斯塔文·贝尔:拿我和rain比较是不公平的,我在24岁的时候还没有一部像样的作品,《泰坦尼克号》的成功超乎我的想象,我想我已经老了,不像年轻人那样具备冒险精神,今年恰好是柯达剧院冠名权解除合约的时候,柯达剧院以后将被“imax公司赞助”改名叫杜比剧院,第88届奥斯卡成为了柯达剧院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它的谢幕,属于rain的时代来临了。 彼得·科普拉:他是一名值得尊敬的对手,虽然我是最喜欢批评他的那一位,但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对立面,要不然他就会容易迷失,程的缺点就是太年轻,成功太早,但愿以后他不会过于膨胀而丢失了灵魂。 …… 关于他的电影和音乐,程晓羽在采访中说道:“人一旦掌握了某种技艺,就很容易受这种技艺的限制和支配,像工匠一样沉湎其中,甚至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很多时候我被困在那个世界中,难以逃脱,这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对于华美关系,程晓羽说道:“希望两个伟大的国家能够在沟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