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秦将魂歌> 第一百五十九章 石邑县长(二)

第一百五十九章 石邑县长(二)(2 / 3)

得不承认,有些对牛弹琴的感觉。蒙虎、蒙豹的父亲,身为蒙家的亲兵出身,注重勇武,似乎没有重视后代的文化教育。 “你们可知道,为何更多的人喜欢儒家学说,而反感法家学说?”蒙恬开口问道。 “学儒的人不用干活?” 蒙豹想了想,他见过的所谓大儒,将秦人看重的工程技艺视为奇淫巧技,即使穷困潦倒,也不愿操持家业,倒有些好吃懒做的感觉。 “这也算是一个答案吧。” 蒙恬情不自禁的笑了,没想到儒生的形象,在蒙豹这样的人眼里,当真成了韩非眼里的五蠹。早期的儒生,尚没有宋代以后那么脱离社会。宋朝的时候,皇帝命令李邦彦前去治理黄河的时候,李邦彦竟然声称,经办实务非儒臣待遇。 战国末期,儒家内部分化,分为了好些派系。有些儒者崇尚颜渊,安贫乐道,不事生产,以周游列国,成为大户人家的食为业。喜好坐而论道,追求精神快乐,不愿意从事辛苦的体力活。至于有生命危险的军卒,更为他们排斥,美其名曰不符合仁道。 颜渊终身穷困潦倒,活在陋巷之中,得到孔子的高度赞扬。善于经商,置办家业的子贡,辛苦操持孔子周游列国的后勤,在孔子眼里,反而没有颜渊贤明。在奉行实用主义的秦人眼里,子贡更值得欣赏,而不是有些透着迂腐的颜渊。 孔子的儒学,在秦国得不到秦人欣赏,似乎与秦人性格务实有很大的关系。 蒙恬没有否定蒙豹的回答,也没有跟蒙豹探讨儒学的兴趣,而是转头看向了蒙虎。 蒙虎硬着头皮,绞尽脑汁,努力运转着脑回路,想要想出一个不一样的说法。 古代社会,书籍制作成本很高,知识传播不易。蒙虎从小就不爱读书,手里捧着竹简,就开始昏昏欲睡。从军之后,他认识了不少字,退役之后,专业当个县吏,应该不成问题。没有办法,身为领兵之人,如果不懂军令,可就出丑大了。 “是不是儒家学说把道理说得太好听了?” 蒙虎试探着回答道,口气里带着浓浓的不确信。驻军南阳的时候,蒙恬曾在宛城碰到过一位孟子之徒,向他讲“人人皆可为尧舜”的道理。初听起来,蒙虎觉得很有道理,可心里又总觉得怪怪的。既然人人皆可为尧舜,当时的老儒生,一辈子奉行尧舜之道,可为什么却活得跟乞丐一般模样呢! “不错,跟法家学说相比,儒家的道理更动听,也就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蒙恬点了点头,研究法家学说的人,就像后世的法学专业人士,就算在法治发达国家,也仍然属于少数的精英人物。修习儒家学说的人可不一样,儒家的四书五经,偏重于文学性质。无论在哪个年代,文学的东西,总是比专业性的东西更容易传播。 “自百家兴起以来,儒家的人没有出过变法人士,也没有出过名将,可儒家学说的传播,仍然不可遏止。秦国商鞅变法,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