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勾勒出大略的地图。 秦军灭齐后,一路又齐国南下攻打淮泗之地,截断寿春的东方退路。 一路自魏地向寿春攻打,斩断楚国的脊梁。 最后一路则从南郡出兵,沿汉水、长江顺流而下,攻取楚国的江南地。 “这个战略,不能说算错。” 蒙恬仔细想想,熊启提出的灭楚策略,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 只是熊启的心仍然挂念楚国,存着拖延秦国攻楚时间的心思。 “不过国尉不同意左丞相的方略,李斯提出先楚后齐,左丞相坚持先齐后楚,双方僵持不下。” 楚国乃是李斯的母国,李斯主张先灭楚,而不是先灭齐,坚决的表明了效忠秦国的态度。 李斯的表现,赢得了不少秦国本土大臣的好感。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君,尚没有形成后世乾纲独断的风气。强势的秦王嬴政,出台重大的决策,仍然需要内部大臣廷议。 天下统一之前的嬴政,用后世儒生的话来说,无疑具有善于纳谏的优良品质。 灭齐派、灭楚派双方各有主张,就像当年的灭韩与灭赵的争论一样,很可能会形成一场大论战。 “父亲怎么说?” 蒙恬抬起头来,望向了蒙武。 身为嬴政的军事顾问,嬴政肯定询问了蒙武的意见。 “将军们怎么说不重要,关键是大王心中早有决定。” 蒙武的身子微微前倾,压低声音,悄声说道。 迎着蒙武似笑非笑的眼神,蒙恬眼珠子一转,露出了英雄所见略同的明悟。 熊启辅佐嬴政扳倒嫪毐、吕不韦,夺回国君大权,嬴政心中纪念这份功劳。但随着秦军的兵锋越来越指向楚国,夹在秦楚之间的,内心越来越煎熬。 这么多年以来,熊启一直没有跟楚国断去联系,嬴政心里也应该知晓。 此次王贲、蒙恬还朝,嬴政谕令熊启主持受降仪式,给了熊启极大的荣耀。 或许,嬴政希望咸阳黔首的欢呼声,彻底的洗涤熊启对楚国的记念。 嬴政要给熊启一个华丽的谢幕。 “说起来,大王没有领过兵,没有亲临过战场,但大王对战争的感悟,对庙算的设计,还要高出许多的将门子弟。” 桌上的水迹早已干涸,蒙武挥了挥衣袖,望着咸阳宫的方向,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连我自己都不会相信,大王亲政后,短短不到十年,天下风云变色,即将改变乾坤,实现诸子朝思梦想的天下归一。” 蒙武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蒙骜打仗。那个时候,经过昭王时期的暴烈出击,山东六国损兵折将,但即使这样,蒙骜从来没有期盼过,甲子尚未过半,秦国就有了兼并山东六国的征兆。 魏国灭亡后,这个征兆更加光芒万丈。秦国的父母妻子,无不鼓励家中的年轻人踊跃从军。 这个时候再不从军打仗,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很多人心里想着,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