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赶紧沐浴更衣……
刚刚进入柴桑的陆抗一行收到消息,四子陆机道:“太子此举意在安抚江东,儿愿入太子麾下。”
此子年仅十四,文武双全,最得陆抗看重。
吴国灭了,但陆家还要延续下去,陆抗的身份有些尴尬,吴国的大将军,多次抵抗秦军,陆抗一时也拿不住大秦对他的心思,所以主动赶赴建业,拜见太子,以消除两边的隔阂。
如果陆机能入太子麾下,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有可能将来陆氏的兴旺,就寄托在这个儿子身上。
陆抗当然知道其中深意,依依不舍道:“去吧。”
陆机磕了几个响头,带着两名护卫,策马向建业狂奔而去……
与此同时,鄱阳县衙中,一青年衣服上打着补丁,面有菜色,正在为抄抄写写。
正好看到了大秦太子的求贤令,呆了呆。
被一旁的主薄范逵看到,“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士行乃人中之凤,安能久伏于枳棘之中?”
寒门庶族,在江东想要爬上去也不是不可能,要么提着刀上战场玩命,勉强混个将军,就像他的父亲陶丹一样。
但更多的人只会惨死。
陶丹早年征战,落下伤病,早逝,留下陶侃母子艰难度日。
范逵略通易理,欣赏其才华,常言其必非凡器。
拜访其家,陶家家贫,陶母湛氏剪发换钱置宴招待范逵。
陶侃沉默不语,范逵体贴道:“若缺盘缠,某可以相送。”
“父母在不远游,母亲年事已高……”
范逵勉励道:“大丈夫当志在天下,岂可蹉跎岁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何不与令堂同去建业?”
】
“多谢!”陶侃终于下定决心……
太子求贤,江东豪族闻着味就上来了。
顾、张、朱、贺、藤、陈、周等大姓蠢蠢而动,能攀上杨旭这根高枝,以后富贵就有保障了。
杨旭来者不拒。
动了人家的土地利益,就要在其他方面上给予一定的补偿。
这些大姓的子弟往往文武双全,的确有不少可用之才。
其中有五人脱颖而出,正是周处、陆机、陶侃、顾荣、闵鸿。
杨旭委以太子洗马、舍人、詹事、掾吏等职。
尤其是陶侃,年纪不大,见识非凡,杨旭身边的张轨、文济等人皆有不如,逐渐受到器重。
太子身边聚集的人才越来越多。
度田、均田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豪族经历一场暴乱,实力大不如前,即便有心反抗,一想到杀气腾腾的秦军,顿时打起了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