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赵濯出嗣,他在家中盘算良久,本以为皇帝做了决定,这是打算挪走赵濯这个“龙凤呈祥”的大吉之子,好给他最心爱的孩子让路。
结果……不对。
曹惟生眉心蹙拢,可始终缄默。
昭宁帝轻笑了声:“老师是觉得难以置信,朕怎么会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四郎身上,既放在了他的身上,何以又要他出嗣,是吗?”
曹惟生越发低下头去:“老臣不敢妄自揣摩圣意。”
昭宁帝撑着扶手在摇头:“朕与老师之间,没有这样的话。”
那是他现在心情还不错——还不错?
他一个儿子腿废了,一个儿子关在刑部大牢眼看是保不住,他倒还能心情不错。
曹惟生心里嘀咕了两句,面上到底不敢表现出半分。
他若托大一些来说,说是看着昭宁帝长成的都不为过。
是以昭宁帝是什么德行,他可是太清楚了。
高兴的时候一口一个老师,心情坏起来就变成了曹卿。
那差别大了去,他可不想拿自己的脑袋去试上一试。
昭宁帝不知曹惟生心中所想,只是又问他:“依老师看来,朕这几个孩子之中,哪个最成器呢?”
总不至于现在这个时候真的动了立储的心思吧?
他方才说是那样说,可是一旦知道惠王伤了腿,他是真巴不得没说过那句话!
但天子发问,他没有缄默不答的规矩,是以曹惟生再三想来,摇了摇头。
昭宁帝见他摇头,反而笑了:“老师的意思是,朕有三子,三子皆不成器?”
“老臣不敢冒犯三位殿下,三位殿下自然也各有各的好处。”
他抿了抿唇,像是怕昭宁帝会跟他秋后算账,是以又补了几句:“安王殿下虽然有顽疾,自幼底子便弱许多,但老臣依稀还记得,殿下刚入上书房启蒙之初,便已可见起聪慧,后来日渐长成,于为君施政之道均颇有见地,老臣曾与皇上说过,瑞王和惠王二位殿下在这上头,远不及安王殿下。”
他又顿声,试探着去看昭宁帝神情,见上位者神色无异,才继续往下说:“瑞王殿下则有如明珠生辉——殿下出身尊贵,身体康健,幼时所受关注虽比安王殿下少了些,可长大后却又不同。
早在惠王殿下没出生前,京中还是有些传言的,皇上不是也知道吗?”
昭宁帝闷声嗯了一嗓子,算是给了个答案。
那时候赵澈没出生,宫里就只有赵清和赵澄两个孩子。
帝后本为结发,但成婚多年无子嗣,一直到妾妃生下皇子,中宫都不曾添个嫡子出来,且冯皇后的年纪,也已然过了生育的好时机,是以当初的确脑过一阵子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