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我的梦幻年代> 第二百章 录制(下)(3/5)

第二百章 录制(下)(3/5)(2 / 3)

的时间点的话,就得从阿某的《英雄》开始掐算,那还是2002年底的事,满打满算也才十几年,以前也有电影,但那时候电影是一种工具,拍电影是一种特权,以前拍电影,你得加入制片厂,跟组学习,从场务做起,一点点升级,差不多40岁了,可以拍第一部电影了!所以,张远的《妈妈》、王晓帅的《极度寒冷》、贾章柯的《小武》包括娄烨的《苏州河》都被禁了,因为你不是体制内的人,你就不能随便拍电影!”

“为什么鼓吹新浪潮?因为新浪潮那批导演用的设备是最简单的,大型商业片,剧组动辄几百人,各种新机器,别说很多导演了,就连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我在美国呆了半年,了解很多规则,比方说商业片不能杀小孩,恐怖片领域,约定俗成的规律:男人先死,然后是胸大的再死,长得不好看的,戴眼镜的往往是最后的幸运儿等等…”

“给你绝对的自由,你更大的可能是拿出一部更糟烂的!在框架内做出超预料的,才是能耐!不管你信不信,创作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限制。”

甚至聊到了为什么看电影,沈梦溪笑着道:“《一一》里面有段话,我觉得说得很好,‘如果电影跟过生活一样,那谁还会想去看电影啊,过生活就好啦。’但是呢,‘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

“周国平先生说过: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电影也是,无用但有味。”

“这个可能是我对电影最初的认识,而且将贯穿我的人生!”

结尾,窦文涛让沈梦溪说一下自己‘成功’的经验…

沈梦溪皱眉想了想,然后总结一句话:“一定要多接触新东西,我跟艺某导演聊过,他说他每年会抽出两个月时间看看新电影,了解一下现如今的电影形势…”

“其实,我觉得我们国家不缺少好导演,缺少那种能把一件事抽丝剥茧讲清楚的导演!”

“慢慢来吧,不急…”

……

录制结束,沈梦溪又跟窦文涛探讨了一下《土豆耍大牌》的定位问题——窦文涛想加几个嘉宾,弄成《锵锵三人行》那种形式。

沈梦溪倒也没意见,只是提醒他不许聊政治话题!

差不多十一点,沈梦溪回到酒店,今晚就歇在象山了,柳亦非得拍广告,暂时留在美国。

总算能一个人冷静一下了…

老实说,《狩猎》拿最佳导演,他有想过,一方面,今年入围的几个导演没有特别强势的,《狩猎》的话题度最高;

所以,他才会全力公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