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225节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225节(2 / 3)

于是这一晚,姜沃还问起崔朝,国子监近来抄书事。

崔朝就与她讲了个乌龙:

抄书这件事,许多时候都是传递链——比如甲有原版,借给乙,之后乙又借给他的好朋友丙,丙再借给他的人脉丁……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如果中间一个人抄错了,那这条链上剩下的人就惨了。

若是《九经》等文科书,偶然有个别字漏字,有时候影响不太大。

但《算经》可就不是了。

近来国子监学子们是飞速抄书中,更有许多学子发动钞能力雇人抄书,给足了钱让人通宵达旦尽快抄给他。

忙中出错也是难免的。

近来就有几十个学子,为了一道算经上的题不对,一路吵到国子监算学博士(讲师官职)那去。

吵了半天,发现原来他们是一条抄书链,从第二个人开始,就抄错了行……

姜沃想到他们耽误的复习时间,感慨道:好惨。

雕版印刷的好处又多了一条:印刷版的出错率低。

姜沃便问崔朝道:“我记得你在长安东市也有一家印刷铺吧。”

崔朝很快领会她的意思:“你是说,在洛阳也设一家?”

姜沃颔首。

这会子设印刷铺,完全不愁没有市场。

只愁印不过来。

而且设一家印刷铺,也方便将来她印各种传奇故事。

说来,不知文成和鸣珂的故事写的怎么样了……

**

这夜,因安安留在宫里住,姜沃索性就继续加班。

万事开头难。

十月里是吏部第一回 ‘资考’。

哪怕已经定下了总纲,但每日总有无数新的实际操作细节,需要吏部官员来敲定安排。

这两个月来,王老尚书几乎每日都带着姜沃和裴行俭两人在开会。

到了暮鼓时分,再每个人分一分桌上的公文——回家继续加班。

等这一回过去,有了旧例可以参考,以后就不会这么麻烦了。

*

夜色渐深,崔朝送了一盏瓦罐老鸭秋藕汤过来。

“早些歇着吧。”

秋日的藕最好,有种别样的清甜。

姜沃边挑着藕块吃,边空下心思来继续想印刷术。

大唐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她自然从来没有忘记过‘活字印刷术’。

她还特意去翻了翻系统——

其实,虽然宋朝就已经发明了‘泥活字’,之后几朝又陆续出现了木活字、铜活字。

但,活字印刷术,一直未能取代雕版印刷术成为主流。

首先便是汉字自身的特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