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低呼了一声:“这……”
旁边郭元振急了:让我也看看呀!
放下望远镜后,王孝杰不由连声追问道:“裴相,这如何做到的?”明明用肉眼看来,比手指头还小模模糊糊的一颗树,为什么在这个什么‘千里镜’中,竟然能看的如在眼前?
有这样的宝物,他们岂不是能远远看到敌军驻扎地!
裴行俭摇摇头:“此如火药一般,亦是机密方,我不能知。你回京后可以试着去请教姜相。”
“且据她所说,这个千里镜,还不算好。”
*
长安城城建署。
姜沃也在把玩一柄千里镜。
其实玻璃/水晶可以放大物体,古人一直就知道:东汉广陵王刘荆墓里就出土过,外面是金子镶边的水晶石,可以把物体放大五六倍。
于是城建署在做出透明玻璃后,姜沃自然就想到了眼镜和望远镜。
只是真正实践起来,发现远没有那么简单。
书上是说,磨一片凸透镜,一片凹透镜,安装在一个可调节长度的圆柱体两端,就是望远镜。
先不说试磨镜片就花了多久,只说望远镜筒,就没有那么简单,先是色差问题,再是眩光问题——若不对镜筒内部做消光处理,从望远镜一端看出去,会眩光到完全看不清。
大唐没有现成的消光筒,消光材料,只好一点点去试验。
城建署试过黑色的绒布,也试过涂了黑碳粉的纸……总之试了许多次,才勉强做出了能用的望远镜。
将将赶上让裴行俭带着‘试用装’出发。
而城建署还未改造出正式版望远镜,西域就已经传来了裴行俭的捷报。
*
裴行俭率使团到西州后,也不急着继续走了。
反而停在安西都护府,开始召见安西四镇附近的各个部落的酋长,平易近人道:“如今我护送波斯王子至此,欲请王子一观西州各地射猎之风。不知你们愿不愿意去随我游猎?”
一听说跟随大唐使团去游猎,西域各大大小小部落都极为乐意。
毕竟他们有多爱打猎呢?举个例子便可知——
当年苏定方大将军灭西突厥之时,战败的突厥首领阿史那贺鲁被苏大将军追的跟兔子似的,好容易逃至金牙山下。
当时还是隆冬,天降大雪。积雪平地二尺,兼有雰晦风冽,人马难行。
逃难途中加恶劣天气,也没有拦住阿史那贺鲁热爱打猎的心。他安营扎寨之后,想着这个天气,唐军不能来了,就率众出门雪中射猎去了。[1]
然后就被雪夜奔袭三百里突袭的苏定方大将军,逮了个正着。
可以说是命不要了也得打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