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如何?”
“意下如何……”董灵鹫放下茶盏,金属与珠玉嵌合而成的镂空护甲轻轻地敲着桌面,反问,“将军意下如何?”
“臣主张征北。”耿哲等得就是这句话,“熙宁元年,陛下初登基,臣清缴水贼匪患之事,携神武军南下平乱。国朝不够安宁,顾不上北疆的骚动。如今,北部边境受到游牧部族的劫掠、扰乱日益频繁,秋收之后的粮食、牛羊、甚至妇女,都时有被小股游牧骑兵劫掠而走的迹象。”
他说到这里,见董灵鹫没有出言打断,便语气直硬地继续:“密报中也有描述,各个游牧部族有联合南下、侵扰大殷的打算,他们居然结盟。昔日扫平北疆至今还不过十余年,这群人便忘了当初的协议!”
董灵鹫抵唇不语,良久之后,她忽然问:“将军记得是谁扫平北疆的吗?”
耿哲答:“是秦河。”
“对,征北大将军,秦河。”董灵鹫点头,“记得他的下场吗?”
耿哲怔了一瞬,他握紧拳,郑重道:“秦河骁勇无匹,可是也狂妄无忌。他知兵善战,可是也藐视圣上、专权冒进。他有泼天富贵、汗马功劳,可是也大逆不道、勾结朝臣、欺上瞒下,有不臣之心。”
他补充道:“臣绝非此类。”
董灵鹫摇了摇头,说:“他有个谋逆的罪名,却不是斩首而死,是死于征北后的战伤病痛,由此,秦党才一举垮台。”
耿哲一时没有理解。
她慢慢地道:“哀家是怕两件事,第一,并非是怕你因手握军权独大,就专权犯上、造孟家的反。而是怕将军这员虎将,英年正盛,就折在北疆风雪当中。”
耿哲愣了一愣,但他说得却是:“臣若能为太后荡平北疆,收入大殷的版图之内,为您开疆拓宇而战死,死得其所。”
董灵鹫就知道他抱得是这个心,如果是小部分的骑兵流窜,只需要拨动边防,加强兵力,并且阻止游牧各族结盟即可,耿哲此刻提起,就是为了永远扫除这片疾患,开疆拓土,功在千秋。
董灵鹫道:“究竟是让将军在朝,镇三十年安宁无犯,还是让将军北征,搏一搏千秋万载的功业,哀家举棋不定,这是其一,至于其二嘛……”
她轻咳一声,忽然转头看向一旁仔细誊写文书的郑玉衡,唤道:“玉衡?”
郑玉衡闻言抬首,好像没在听朝政之事,冲着太后娘娘眨了眨眼。
董灵鹫将此事复述了一遍,问他:“你意下如何?”
郑玉衡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帘外的耿将军,小心道:“这是可以说的吗?”
董灵鹫:“大胆直言。”
郑玉衡放下御笔,起身向太后行礼,声音清朗地道:“臣拙见,以为不可。请太后娘娘以天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