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故意设计顾雍当着众人闹到李睦面前,就是要趁这个机会正式让他们之间的“明争”人尽皆知了!
既然如此……
“公瑾所言不错,主公当以民生为重。”李睦微微一笑,伸手在孙绍牵住她衣袖的手背上拍了拍。
孙绍见她面上并无不虞,弯了弯唇角,重重点了点头。
“只是你水军船只充足,我城外匠所却急缺人手,不知公瑾可否借一支精兵相助?”
汉礼重仪,故匠人的地位极低,为世人轻视。要不是李睦先以四百步射程技惊四座,又有投石机破江夏的战绩在前,再以江东官方的名义建立了匠所,根本就不可能令人注意到匠之一途还能有如此作为。
但意识到是一回事,深植在观念里的偏见轻视却非朝夕能改。因而李睦向周瑜要精兵充匠所的话一出口,就换来在场所有人或明或暗地抽了口冷气。
自徐州回来后没多久,汉帝的诏令也如曹操当日承诺一般如约到来。只不过除了吴侯的爵位外,原本孙策两地太守之职被拆了开来。
孙绍主吴郡为侯,李睦为会稽太守,承乌程侯爵,而江夏太守一职则落在周瑜头上。
对于曹操这点挑拨的意图,李睦心知肚明,除了给孙绍当作人心险恶的教育题材细细讲了一遍之外,也不再理会,江夏一切照常,以会稽郡丞行太守职,他二人也继续留在吴郡。只不过与周瑜领兵而不沾政务不同,吴郡的税盐粮铁,李睦都或多或少会过问。
日子一久,她与周瑜争锋的传言也慢慢在人后传了开来。但那毕竟都是众人茶余饭后,经过无数口口相传,脑补而生成的闲谈之资,任谁也没真正亲眼见到这两人不和。
直到现在!
一个截了另一个定下的盐民,而另一个则立刻开口要其精兵为匠。还当着孙绍的面,这不是不和又是什么?
于是,当周瑜浅笑着躬身应喏时,各种猜测在众人心中浮现出来。而这些猜测背后,无人知晓当周瑜回到军营后,将要点一队人去匠所的消息放出去后,为了能挤进这“一队”的名额,从刀枪剑戟到马术军令,军中几乎天天都有数十场比武,从早打到晚。
这些军中儿郎都是见过投石机下的尸山血海的,不管世人如何看法,他们最清楚正是这些匠人的劳作为他们带来军功战绩,以及战场上更大活下去的机会。
而李睦和周瑜也正是清楚这一点,才坦然在众人面前上演了如此一出戏码。知道他们明争暗合的自然心里有数,不知道的,也就会如他们所愿将今天这个交锋场面传扬出去。
只是顾雍生性谨慎,还是不放心,又追问道:“此才吴郡一地,若六郡盐场皆按权公子之法改制,公瑾还需都征来开通水道么?”
这句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