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安后便道:“陛下走后京城一切如故,诸王并没有什么动静,也不曾插手政权。”他说着顿了顿,又道:“其实陛下离京之时,我与张丞相都曾忧心诸王视机而动,如今他们倒是老实,可这太老实了,反倒让人有些不安。”
暴风雨前的宁静,因为太过平静,反倒让人心中不安压抑。
程子安眉头微蹙,问:“那太傅可有查出不妥?”
邹太傅摇头:“不曾,诸王循规蹈矩,甚至有人直接闭门不出,就算是想找错处都找不到,更遑论什么不臣的证据了。”似是明白程子安最担忧的事,他又补了句:“京中的驻军不曾有异,我与张丞相已查过,领兵的将领都是可以信重之人。”
程子安闻言心头稍安,但旋即忧心更甚。
经过邹太傅这些话,李霖的担忧显然也不是空穴来风,但如今看来,对方的布局似乎不在京中……说来也是,皇帝都不在京城了,在京城布置那么多似乎也没什么用。而且以楚翊如今的声望,加上她正统的出身,除非是想做那人人唾弃的乱臣贼子,否则也不会有人想在京城布局来场请君入瓮。
最好的办法约莫是……皇帝意外驾崩,没有后嗣,因而只能在宗室之内择选嗣皇帝!
程子安的瞳孔猛的缩了缩,邹太傅见状约莫也猜到了她心中所想,安慰道:“你莫要惊慌,陛下那边定是无碍的。她此番乃是御驾亲征,回京时自然也带着大批兵马随行,就算有人起了不臣之心,也定是讨不了好的。”
*****************************************************************************
自程子安回京之后,楚翊便觉得日子越发的无趣了起来,偏议和的事她还不能催促,否则显了急态便落了下风,说不好燕国那边又要生变。
如此等了数日,好在燕国也确实觉得拖不起了,这几十万大军陷在楚国境内,莫说每日要消耗的粮草数量惊人,便是要将粮草送过来也是麻烦重重。更何况如今燕国国内突然遭灾,钱粮也是捉襟见肘,赈灾或许不难,但总不能再支撑一场举国之战了,那么拖延实在没什么意义。
于是几日后,曲云又来了燕阳城,松口同意了楚翊之前说的二百五十万两银子买……哦,不,是换燕国二皇子入楚为质的条件。
大方向有了,零零碎碎的一些条款商议又耽搁了些时间,在程子安离开的第十二天时,这份两国议和的国书总算的签订了下来。
曲云带着签订的国书走了,在燕阳城外对峙了数月的燕军也没有丝毫的拖延,火速拔营回国了。几乎是在国书签订的第二天,那一片曾被燕军占据驻扎的地方,便只余下了空旷荒芜。
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