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0106章:一力降十会,专治疑难杂症的包拯

第0106章:一力降十会,专治疑难杂症的包拯(1 / 8)

苏良着实没想到。

曹国舅曹佾,后世所传的八仙之一,竟是个话唠。

让一个话唠闭嘴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将想说的话说完。

大半个时辰后。

曹佾向苏良背诵了他的两篇文章、三首诗和四首词。

苏良听后,觉得曹佾任武职而未去馆阁任职,实乃社稷之大幸。

其文章内容,尽是些鸳鸯绣被、山水晴雪、才子佳人、寻仙问道……

诗词倒有柳七先生的几分神韵。

但只适合歌女吟唱,实难登大雅之堂。

“国舅爷的诗文,有六分仙气、三分贵气、还有一分正气……”

苏良想了几句不着调但听着高雅的词语,夸赞一番后,转入正题。

“国舅爷,你看这篇文章如何?此乃吾与包希仁包学士共创。”

苏良将一旁的《南郊市集书》递给了曹佾。

“与包希仁共创?包学士的文风向来都是如雨打芭蕉、雷击柳木,令人看后肃然起敬,我倒要看一看!”曹佾笑着说道。

不多时。

曹佾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在很多百姓眼里,汴京城的宗室外戚基本都是酒囊饭袋,纨绔子弟。

其实,大多都是故意显拙。关上门,一个比一个精明。

玩归玩,闹归闹。

当牵涉到家族利益时,他们会立即变得清醒起来。

曹佾看完后,看向苏良,道:“苏御史,此文章乃是倡导建立南郊市集之策,于我看何用?不是应面呈官家吗?”

曹佾对苏良的称呼,直接由“景明老弟”变成了“苏御史”。

苏良淡淡一笑,开门见山地说道:“此策若无曹家支持,形同废纸。”

“那我应该如何做呢?”曹佾反问道。

“望国舅爷使得曹家带头支持兴建南郊市集之策!”

曹佾笑着摇了摇头。

“苏御史,此策可是有些坏规矩!南郊市集一旦建成,汴京城宗室外戚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我曹家不上谏反对,你恐怕都要烧高香了!”

汴京城的日常补给供应买卖,看似不显眼。

其实油水十足,牵涉的利益甚广。

宗室外戚,大多身居汴京,不能外出,汴京又是个销金窟,酷爱面子的他们,花销极大。

如果说,朝廷俸禄是他们的银饭碗。

那汴京的日常补给买卖,就是他们的金饭碗。

他们仗着自己减免商税的特权,操控市场,掠夺油水。

汴京城可是足足有上百万人。

操控任意一项日常补给的买卖,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