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0199章:众朝官弹劾台谏,剑指苏景明(求月票)

第0199章:众朝官弹劾台谏,剑指苏景明(求月票)(1 / 3)

翌日,近午时。

陈执中呈递致仕奏疏,恳请回青州种田养老。

赵祯当即令翰林待诏丁度拟诏,加授陈执中为观文殿大学士,封英国公。

大宋对待致仕的高官向来优待。

只要活得久,即使赋闲在家,依旧能不断提升虚职。

甚至有的官员在死后依旧能够升职,使得家族子弟不断受益。

虚职代表着荣誉和待遇。

一般情况下,官员致仕,俸禄减半,但如陈执中这种,定然是全额发放俸禄,家族子弟也会在入仕中受到特别照顾。

就在这时。

三名银台司的内侍抱着三大摞奏疏来到垂拱殿内。

赵祯不由得一愣,满脸疑惑。

除非遇到重大事件,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出现如此多奏疏的。

当即,赵祯认真地阅览起来。

约一刻钟后。

赵祯抬起头,面带忧思之色。

这些奏疏分别来自枢密院,三司,中书门下的礼仪院、审刑院、大理寺、国子监,还有昭文馆、集贤院、秘阁等馆阁。

约有五十多封奏疏,全都上奏了一件事。

“台谏势大,已成私党,欲凌驾中书之上,若不抑之,必将贻误朝政。”

众官员纷纷请求赵祯限制台谏之权。

因台谏官合班上奏,使得陈执中罢相,很多官员都对台谏产生了畏惧甚至排斥之心。

“唉!”

赵祯长叹一口气,有些无奈。

在王拱辰、钱明逸、李定、高若讷离开台谏后,台谏在唐介、欧阳修的管辖下,同心同志,几乎拧成了一股绳。

往昔。

某个台谏官弹劾,往往难以成势。

甚至台官与谏官之间也经常互相弹劾,争论不休。

但当下,凡遇大事件,台谏弹劾,几乎都能合班论谏,声势巨大。

其中,受到抨击最严重的便是苏良。

有官员称,苏良一边博直名,一边与欧阳修、包拯、唐介等人交往过密,丝毫不知避嫌。

有官员称,台谏成今日之势,主罪在苏良,他便是使得台谏结私党的串联者,不将其外放,无法制衡台谏之权。

有官员称,苏良借经筵官之名,多次误导官家决策,实乃贪权误国之人。

还有官员称,苏良任职台谏官已有四载,依照朝廷官制升降条例,理应将其外放为官。

……

高若讷甚至写下了苏良的十二宗罪。

怒斥苏良以台谏之名,僭越行事,实乃国之大害,理应降黜。

赵祯看到“结党”二字,甚是郁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