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州府以小辈之间,逞一逞口舌之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到了林若如跟前,这一套大事化小,小事化小的话同样适用,如此一来林家也不算得罪贾州府。 最重要的是,林谢两家交好,士农工商,商最末流,商人想要在官府治下力争发展,力求自保,唯有抱团,形成一股可以与官府相抗的势。 势从何来? 那就是官员治地经济发展。 地方官员要考评,要升迁,就需要政绩,政绩从何而来,当然是从治地的农业、商业、执法而来。 三年一次考评,考评不合格的官员会降职,甚至革职等。 朝官也需要和当地士、农、工、商,达成良好发展关系,更需要当地大户的支持。 独木不成林。 孤掌亦难鸣。 商人们抱团一起,影响不可谓不大。 除了官商勾结,官与商之间是制衡关系。 制衡关系只能维持表面上的和平共处。 事实上制衡是“利益”的产物,有利益就有争斗,当一方不满足,自己的既得利益,贪婪地想要得到更多,就会尝试打破这种平衡关系,一旦平衡被打破,捆绑双方利益的制衡,就会失去约束力。 而贾州府现在做的,就是试图打破平衡关系,从谢府甚至是泉州所有商贾身上获利。 谢府是泉州首富,算是应对官府的第一道屏障。 唇亡齿寒,倘若贾州府一旦对谢府下手,开了这一个口子,泉州其他商贾,也会人人自危,在可以插手,并且不会对林家造成太大损失的情况下,林府不会袖手旁观。 所以! 她一开始就吩咐春晓,让外祖父不要将贾州府往府里带,有什么话就在外面,打开了天窗,亮着说。 利用宗室玉碟一事,只是为了震慑贾州府。 林若如才是她的后招。 贾州府也认出了林若如,神情不悦:“你还有什么事?” 林若如上前对贾州府施了一礼,不卑不亢道:“我从仙飨楼回到家中,听了下人们嚼舌根,说韶仪县主太残忍,心肠狠毒,娇蛮跋扈,断人双腿也就罢了,竟然还把人毒哑了,连贾大人都怕了韶仪县主,亲自跑去道歉了,什么仁仪善德的名声,都是假得。” 贾州府脸色变得很难看,在来谢府之前,他就安排了不少人,在酒楼、街闹、青楼这等,鱼龙混杂的地方,混水摸鱼,散播流言,制造舆论。 泉州是在他的治下,韶仪县主便是有仁善的名声,可三人成虎,怎敌得了众口砾金,积毁销骨呢? 林若如怒道:“我也是气不过,原也是韶仪县主,约了我在仙飨楼见面,商谈向林家购买一批药材,赈济北方的灾民,连订金都下了,韶仪县主深明大义,仁义善德,却被贾长风污言秽语冲撞、挑衅,县主只是处置了一个目无尊卑礼法的恶棍,怎就成了娇蛮跋扈,仗势欺人?” 此言一出,场中一片哗然。 大家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