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幼窈试种新种,缓解一方旱情,并惠及天下万千黎民的仁德之举,这样大的功绩,若是换作男儿是要封侯拜将。 重赏韶仪县主,几乎成了众望所归。 当天内阁紧急议事,拟请为韶仪县主请封郡主。 帖子呈到太后娘娘手中,太后娘娘拿了朱笔,往“仪”上一圈,道:“仪字不表,重新拟定。” 内阁连夜商讨,最后有户部尚书提议,将“仪”字,变更为“懿”字,并直言:“韶仪县主之功必载史册,“仪”乃小貌、小德,故不表功,亦不宣德。“懿”之深貌、大貌、大德,意表赞、称颂,字同“噫”,是为叹词,赞德。” 兵部尚书也附议:“《周书》谥法曰:柔克为懿,温柔圣善曰懿,韶仪县主之仁德圣善,唯懿字可表也。” 礼部也赞同:“懿字,当作从心、从欠、所谓持其志、无暴其气。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也,韶仪县主当之无愧。” 第二日,拟请封号的折子,再次递到太后娘娘手中。 太后娘娘看后朱批:“准!” 于此同时,赶工三日的圣旨也正式完工,到了第二日,皇上銮驾就到了虞府,虞幼窈不在,虞宗正和江氏代为接旨。 内务府也在加紧督制韶懿郡主的郡主命服。 等到命服赶制完成,并快马加鞭送去泉州时,已经到了腊月二十七,大年将近。 随行的内侍,在贾州府的带领下,来了谢府,谢老太爷当即带领谢府一家老小,阖府跪谢皇上隆恩,太后娘娘恩典。 内侍还带来了朝廷的封赏,良田、布匹、金玉古董、香料药材等等,十分丰厚。 内侍将代表郡主的身份玉碟,呈给了虞幼窈,传了太后娘娘的话:“……兹按礼法,韶懿郡主理当即刻启程回京,进宫向太后娘娘谢恩,只隆冬之际,也不适合跋涉辛苦,太后娘娘恩恤郡主,允郡主年后再行归京。” 虞幼窈当即跪拜谢恩。 这一趟差事十分辛苦,谢府备了不少礼物,客气地将公公并随行的一众人送出府去。 内侍公公瞧着堆了一马车的厚礼,顿时也觉得这一趟太值了。 一行人去驿站歇了一晚,稍作休整。 到了第二日,就要启程回京。 虞幼窈带了自己亲自做的香药过来相送。 香药是做给太后娘娘的,太后娘娘用不用倒是其次,但得了太后娘娘的好,又成了宗室贵女,总归是要表些孝敬心。 虞幼窈回了谢府,与祖父商量:“趁今天泉州戒备松散,我们准备一下,今晚子时就撤离泉州。” 担心引人怀疑,白日里,谢府一切照旧,仿佛没有半点异样,只是一入夜,府里就开始行动起来。 虞幼窈交代殷三,安排守在“韶园”的一百精兵,一部分去码头接应,一部分护送他们出城。 而此时,因为送走了宫中来人,终于松了一口气,打算好好疼一疼家中宠妾,也好乐一乐,放松放松的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