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人在大唐,开局无双> 第二九三章:李世民独眼龙

第二九三章:李世民独眼龙(3 / 5)

与当地土著族杂居、通婚,长期融合而形成的。

白蛮的文字、语言、风俗等等方面大致和汉族相同,主要从事农耕,经济文化比较先进。

乌蛮则散居在山区内部,日后的云南贵州等地,受汉族影响较少,有些乌蛮部落的语言,要经过三四次翻译才能和汉语相通。

这时候的乌蛮仍以畜牧为业,不知道耕、织,社会发展相比于白蛮比较落后。

他们虽然看着差别很大,但是在中原人眼中,不算是非常大。

这种与世隔绝的地方非常多,不要说现在了,就算是后世现代也都有。

后世有种说法,叫做直过人,这个直过的意思是并没有进入古代封建社会的洗礼。

直接从原始的生存状态一下子跨入了现代化的社会,相比于常态普遍的更迭,他们中间就少了一部分。

不过非常纯粹的直过人华夏很少,他们也并不是茹毛饮血的原始人。

他们也养牲畜,也农耕,只不过风俗文化和语言比较原始。

洱海和滇池附近,是西南异族的重要居住地,这儿居住者上百个部落,都是白蛮族。

差不多再过个二三十年到五十年,乌蛮会逐渐的向洱海地区迁移,征服了当地的白蛮。

最后渐渐的合并,建立了六个大诏:,分别是蒙舍诏、蒙嶲诏、越析诏、邆赕诏、浪穹诏、施浪诏。

其中,蒙舍诏以巍山为首府,地处最南方,所以就被中原汉人称南诏。

差不多过个百年左右,吐蕃势力进入了洱海地区。

因为南诏地处南边,距离吐蕃较远,依旧是依附于唐朝。

其他的五诏受到了吐蕃的威胁,就尝常常依附于吐蕃。

唐朝为了抵御吐蕃,大力扶助南诏,渐渐的兼并其他各诏,建立起了统一的南诏国。

那时候的吐蕃相当的强大,能够直接兵临长安的那种。

后来于北方的回鹘发起了北庭之争,南边的南诏亲善唐朝,南北夹击威胁之下才渐渐衰落。

这就是南诏国的发展历史,而此刻的那一片现如今都是一个个夏居高山,冬藏深谷的小部落。

而火儿与焰儿就是出自白蛮部落,具体出自哪儿她们也不知道,王运也没有查到。

但是她们的成长并不是出自于白蛮,而是成长于巴山清江一带的南平僚。

这个南平僚被中原汉人称之为南蛮,僚人也是蛮族的一种。

那边的情况一地一风俗,各种各样的蛮人、僚人情况异常的错综复杂,所以他们都有了一个共称,南蛮。

而这个巴山正好顺路啊,打完了夷陵,平了萧铣之后可以拿他们练练手,训练一下该怎么对付大山蛮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