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编故事(2 / 3)

盒子有什么特别的,不过现在也不好问,只好跟着何仁找地方先歇歇脚。

不多时,几人就在二楼找到了一个刚开门不久的茶馆。

说是茶馆,其实也是一家古玩店,专门卖书籍字画的,可能是生意不太好,也可能是店面实在太大,老板想要分摊一下成本,就在屋里摆了七八张桌子,顺便卖卖茶水和糕点。

现在还不是高峰期,茶馆里面没什么人,几人找了一张角落里的桌子,又点了一壶碧螺春和几样茶点。

等东西上齐,何仁才把手里的盒子放在桌面上,魏瑞祥忍不住低头查看,可看了半天,还是没看出什么东西。

何仁乐了,把里面的印泥都倒了出来,又从包里掏出湿巾,开始小心翼翼地擦拭起来。

边擦何仁边腹诽,那个老板是真不会保存印泥,都化了。不然何仁才不舍得用湿巾擦呢……

七百多年前的雕漆,真不一定能经受得住。

好不容易清理干净,那半个“张”字,也露了出来。何仁此时才看清,原来是合理里面的漆掉了几层,不然这半个字也不会露出来,看来张成当时藏得很深呐。

因为雕漆可不是简单刷一层漆就行了,而是要在胎骨上反复刷上多层漆,少则一百多层,多则两三百层,必须形成非常厚的漆膜,才方便雕刻。

制作雕漆的“火候”非常难以拿捏,如果干透了就雕不动,如果不太干,又容易沾刀。所以必须在既不沾刀又不脆的时候迅速制作而成,因此给工匠留出的时间并不充裕。

而张成这个人名款看起来是在多层漆的中间位置,雕刻起来就更加麻烦,说一句鬼斧神工一点都不为过。

“啊!这是……”

魏瑞祥惊讶地拿起盒子,差点把脑袋都塞了进去,半晌,才试探性地问道,“张成?还是张德刚?”

何仁微微一笑,“看雕工,我认为是张成。”

“他做过剔黑?”魏瑞祥愕然,又拿起来端详了半天,“还真像是张成的雕工,这可不是个了不得的发现。何老弟,你又捡大漏了!”

宝友们自然是一头雾水。

“张成是谁?刘罗锅的管家?有个兄弟叫刘安?”

“捡大漏?又是黄花梨的?”

“主播怎么老能捡到大漏?难道是天选之子?”

“主播还老能遇见很刑的大哥呢,你见过这样的天选之子啊?”

好像混进去了一个奇怪的东西……

魏瑞祥也是一个博闻强识的人,他将张成的生平和小日子买他的雕漆献给朱棣的故事给宝友们讲了一遍,听得大家啧啧称奇。

估价的时候,魏瑞祥又给何仁助了一攻,“这个雕工,应该是张成的巅峰作品,卖到百万不成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