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出来。
那些盾车中,前面两排都是那种精良的盾车,活动挡板,裹着厚厚的牛皮,泼上了泥水防火。而后面的盾车,则就是用粗木铁钉绳索简单的扎在一起,成为一很粗糙的木盾。
大量的绿旗兵在少量八旗的督促下,驱使着数量更多的民夫劳役推着沉重的盾车一步步上前。
鞑清已经入主中原了,再跟过去那般驱赶百姓去冲阵,那就有点过于粗糙了。
但是把大量的汉人丁壮充作炮灰,他们可做的丝毫不手软。
在他们身后,跟着一批八旗弓手。弓手后头又是层层的重甲兵,领头的就是精锐的巴牙喇兵。
多铎很清楚秦兵不是不堪一击的明军,这些人枪炮犀利,射程远远超过清弓,威力还很巨大,八旗兵最具优势的肉搏能力放在他们跟前根本就派不上用场。
所以不需用大量的炮灰去牺牲,然后创造出近战的机会,那时候才是八旗甲兵投入战场的最佳良机。
秦朗军上下都在严阵以待,看着那些密密层层的清军盾车,可以想象的出等会会是一场怎样的恶战,不过没人气馁,一个个都握紧了手中的武器。
吊斗上的瞭望兵来报,清军的炮队正在向前,他们跟在盾车部队的后头,散成一条线,这给炮击带来了绝大的不确定性。
你往炮车的前方打,那会被盾车给挡下的。
而往后边打又屁用没有,想奏效就只能正中移动中的炮车。
但这淡何容易啊?
这又不是现代化的炮兵,有数据雷达,甚至炮弹上都装了导航。
现在可是十七世纪的前装滑膛炮啊。
秦朗摆了摆手,让炮队专心对付盾车部队就好了。
清军炮兵至少要等他们落地了之后再说。
清军又行了半里,如惊雷一般的响动就在战场上绽放了。
一颗颗炮弹呼啸而至,向着清军盾车落去。
一里半距离,这个间距上秦朗军的五斤炮、八斤炮已经有一定的准头了,在它们射中之内。
呼啸声中,一个个滚烫的铁球砸落下,或是砸进清兵盾车中,或是砸进清军人群中,要不就是在坚硬的地面蹦跳翻滚,直接带出一条条血路。
一个个清兵民壮惨叫滚倒在地。
没办法,人太多了。
清军第一次就投入了小两千人马,算上三千人朝上的夫子劳力,五千人堆在一块,再是有盾车遮挡,那人头密度也太大了。
王安、李联芳都在瑟瑟发抖,差一点,差一点他们就被点上了,这真是送命的差事啊。
清兵的盾车与人头实在太密集了,想打不中都难。
五斤炮、八斤炮在远距离密集杀伤上的效果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