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寇谦之率徒前来,在浮光山讲道七日,前来听讲的信众数以千计,从四面八方而来,许多人得到消息太晚错过了机会。
得了士绅捐赠,韩道长大兴土木,浮光山三清观修缮一新,兴建了前殿、后阁,立了牌坊,又依据山势建了亭、桥、池、台等建筑。
兴修道观募工五六百人,间接地帮着官府赈济了灾民,韩道长又顺手将浮光山下的官道平整了一番,在山下设粥棚帮着赈灾,事后又向官府捐赠了千石粟米,算是回报。
三清观建成之后,陆续有人前来拜师或投奔,三清观俨然成了豫、雍一带的大道观。
寇谦之下山讲道时,杨安玄带人前去巡视属县,没有会面,没想到今年寇谦之又来了,杨安玄起身往外走,道:“有请。”
听说嵩山寇仙长来了,阖府惊动,大小官吏随在杨太守身后来迎寇仙长。
看着身边众人激动万分,杨安玄心想天师道在北方的影响亦不小,若能善加利用宗教影响,对自己凝聚人心将有大用。
杨安玄率众出府门,看到阶下肃立的寇谦之,一袭月白道袍,手拿拂尘,被一众道人的簇拥着,飘然若仙。
看到杨安玄快步下台阶,寇谦之一摆拂尘,抱拳举于胸前礼道:“贫道见过杨太守。”
杨安玄笑着揖礼道:“一别经年,道长越发仙风道骨,道法精进了。”
宼谦之笑道:“凌云峰得杨太守指点,贫道又去了趟南方拜会南天师道会首孙泰,然后回转嵩山后苦修,确有所得。”
周围众人听杨安玄曾指点过寇仙长,看向杨太守的目光不禁又惊又佩,难怪杨太守年纪轻轻就有此成就,看来并非普通之人。
杨安玄哈哈笑道:“道长过谦了,快里面请。”
两人携手而行,身后众人众星捧月,将寇谦之请入大堂。
浮光山三清观观主韩道长伺坐在寇谦之身后,趁着众人饮茶的空档对杨安玄道:“杨太守,三月三日玉皇圣诞,贫道又邀得寇仙师前来讲道,有三吴之地和广州、益州的信众也闻讯赶来,便连秦、燕、魏等国也有人前来,估计人数将超过五千。”
杨安玄道:“如此一来,三清观怕不能容纳这么多信众听讲,而且人数太多也容易起乱,韩道长可准备妥当了。”
寇谦之笑道:“贫道与韩道长商议后决定,在浮光山下设道场,这样便能容纳得下。贫道想请杨太守派出郡兵维持秩序,以免生乱。”
杨安玄点头答应,想了想问道:“不知寇道长此次下山带了多少弟子?这些人随道长学道多久了?”
“有十数人,跟随贫道都在五年以上了。”寇谦之应道。
杨安玄笑道:“信众太多,传道不易,若挤在一个道场恐怕没多少人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