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工艺解析(2 / 3)

耗精通点:1。

工艺解析,需要消耗精通点:3。】

这支镜头是从用户手中回收并升级了的,康驰准备留着当原型机,以后升级和解析都用它了。

新出来的通用经验,是这段时间老用户把一代镜头寄给他置换后,直接转换出来的。

等再赞48点,就能通过升级得到三代镜头了!

“工艺解析!”

随着康驰花费掉3点精通点,那熟悉的脑部剧痛再次涌来,伴随着一起涌入的,是比上次还多好几十倍的信息量。

“嘶——”

豆大的冷汗从额头冒出,一滴滴地滑落。

随着信息的灌注结束,又过了十几秒疼痛感才渐渐退去,康驰过了好一阵才缓过来。

这次解析的副作用比上次强太多了,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他得到了关于这支二代镜头从开模、切割、抛光、镀膜、组装和校准测试的一整套生产资料。

而且这条生产线是完全为这支二代镜头量身设计的,不存在性能不足或者过剩的情况,只要康驰能搓出来,再进行简单调试就能投入高效率生产!

只可惜,康驰虽然知道这些设备怎么做,但却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

就像修车工能修好车,却设计不出一辆车,两者的知识鸿沟是巨大的。

这些问题可以慢慢解决,如今的当务之急就是把这条生产线自己造出来。

有了刻在脑子里的设计图,这些看似高端的设备在康驰看来已经不再神秘,只需要采购到相应的材料和零件,他就能亲手打造出来。

而且亲手打造出来的生产线,后续也能进行升级,这才是打破外资对数码相机领域垄断地位的关键!

其实岛国的厂商能在数码相机领域制霸全球,靠的并不是什么产品的技术储备。

就数码相机和镜头的技术而言,国内在顶尖光学设备上其实并不落后,比如天上飞着的侦查卫星,上面的光学设备就比民用级的相机镜头牛逼得多。

那为什么明明有这个技术,却在民用领域被岛国按在地上摩擦呢?

关键就在生产线上。

侦查卫星上的高端光学设备成本动辄千万上亿,科研单位可以手工打磨制作每一个零件,不惜成本地攻克每一个难题。

但民用领域就不一样了,需要考虑到成本问题。

岛国的厂商以其高端的生产线技术,可以大批量、高质量地生产民用级的相机镜头,而这些生产线的科技分支,华国暂时没有精力和金钱去爬。

一个多世纪的落后,需要追赶的东西太多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没有国家宏观层面的扶持,想要通过民间的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