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招人(2 / 3)

像个小学生,

这哪怕找到了能用的算法,估计他都不知道……

“算了,等显卡造出来了,再找个人写个驱动就行了。”

专业的事,还得交给专业的人。

接下来,就是考虑怎么真正造一张图形卡了。

康驰又查阅了一下资料,了解了芯片制造过程后,头更大了。

太难了……

从制造单晶硅片,到光刻、腐蚀、封装,中间没有一个环节是简单的!

要去哪找能造芯片的设备呢?

康驰苦思冥想,突然想起自己上辈子读大学的时候,曾经有个校企合作项目,那些合作企业都是可以借用学校实验室的。

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康驰给离东阳比较近,在半导体这块又很专业的苏省大学微电子研究院发一份邮件,看看能不能得到一点帮助。

-----------------

第二天上午,康驰和方启明在进行简单的准备后,大秦光学的镜头生产线开始了试运行。

在经过康驰的培训,方启明很快就学会了控制这三台大机器,

他们两人的分工合作,方启明造零件和检测,康驰负责组装,效率杠杠的。

不过问题很快就出现了,

这三台机器的产能是每小时40个镜头,

但康驰组装的速度,只能勉强达到10个,完全跟不上机器的速度。

而只负责传料的方启明,则有很多时间都是空着的,见康驰忙个不停,忍不住提议:

“康哥,要不你教我组装?两个人一起组装,熟悉了之后说必定能跟上机器的速度。”

康驰停下了手里的活,琢磨了片刻。

他先是在心里默默算了一笔账,

以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计算,这条生产线可以产出320个镜头,每个月开工22天就是7040个,

如果这些镜头都能卖掉,流水就有60万左右。

而成本方面,原材料、房租水电、快递费之类的杂项,大概占50%左右。

免费换新的店铺政策在前期可能没啥影响,但到了中后期,可能会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回收的镜头在转完通用经验后,有些材料可以投入机器里重复利用,能节省一定的成本,但也有的材料属于无法回收的废品。

因此估计还要拿出10%的钱来补贴免费换新活动。

所以剩下的40%利润,大概24万,就是他可以动用的资金,比如说招人。

这么算的话,倒也还算宽裕。

当然,前提是做出来的货都能卖掉。

只不过康驰对此非常有信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