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然后端起长矛。
一支支硬杆长矛立起。
此矛别名一丈威,正因长一丈。
这种矛其实还是普通矛,唐军中真正长矛,号一丈八,比这个长了八尺。
这种一丈威虽不如丈八矛,但矛头也是棱形剑状,杀枪力比一般的枪要强。
门板大盾配一丈威长矛,一众衙内子弟兵们个个年轻勇敢,他们大多数人的身份要么是衙内将校士兵的子弟,要么就是将校们的假子、义子, 自愿从征,为国效力。
把他们编在前面打头阵,也不是要拿他们当炮灰,只是不想一上来就完全暴露出唐军的精锐,把颉利吓跑。
熟悉的啸响传来。
突厥人在山下再次开始放箭,以掩护靠近攻山的突厥兵。
安禄山已经很淡定的往大盾下缩了缩,脸上没有半点波澜。
而身后弓弩手们还没动静。
那些臂长力大的弓弩手们,早提前在山下量好了距离,做了一个个标记,敌近一百五十步弩手才开始射击。
现在鼓声未响,说明敌人还没进入一百五十步,弩手是不能乱射的,否则军法处置。
雪很大,风很冷。
安禄山却感觉浑身热起来。
突厥人密密麻麻拥挤过来,他们走的很慢,不少人还摔倒了,显得有些狼狈,看他们摔倒踩踏的样子,安禄山倒是轻松了不少。
咚的一声。
身后传来一声战鼓声,然后是紧随第二声, 战鼓声激昂擂动。
这说明敌已近一百五十步,弓弩手队里的弩手,可以射击了。
安禄山没回头,
但很快头顶如飞蝗掠过,大片弩矢疾射而出,弓弩手队在山上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射程还能增加。
攻山的突厥人挤的太密了,简直就是弩手们的活靶子。
突厥人纷纷举盾防御,他们的盾多是骑兵皮圆,平时在马上时是绑在手臂上的,盾很小,举起来也顶多挡个脑袋。
密集吊射的弩矢从空中俯击,
一枚锥形弩矢俯冲而下,加速射中了一名突厥兵的肩背,溅起一朵血花,又有一枚弩矢更是直接射中了一名突厥兵的脖子,直接让他倒地不起····· 安禄山将大半身体都藏在盾后,只露出头盔下的一双眼睛,在无情的打量着。
惨叫连连。
那密集的弩箭,造成的杀伤不少,主要还是居高临下有优势,而且突厥人挤的太密了,狭窄而又陡峭的山口,上千突厥兵拥挤进攻,全挤在一起,甚至只能缓缓移动,完全就是活靶子。
不过箭雨虽然让密集的突厥兵稀疏了些,但他们并没有停止,反而加快了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