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473章 乡贤良

第473章 乡贤良(3 / 5)

禁军,安置于渭北白渠两岸七县之地,占的都是好地,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单夏季,亩收就不低于两石,秋季还能种一季杂粮, 一亩两升,其实百税一都不到。”

老许等笑着又感谢了一番太上皇和当今天子,让他们能有这么好的田地。

当然大家也知道,这负担也不仅是这两升的义仓粮,如果不是免课户、免课丁,那一丁也还得承担两石粟租、两丈绢、三两绵的租调,还有二十天的役,要是只有一百亩地,那摊下来,一亩地光租也得摊两升,要是一家多丁,地却不满百亩,那实际负担就翻了几倍。

另外白渠两岸的田地虽是水浇良田,但用水不是免费的,地方上有专门的人负责管理水渠,水渠也是要维护的,所以每年都还要摊一笔用水钱下来,然后什么乡里的纸笔费啊,什么县衙里各种摊派的费用,其实杂七杂八可不少。

甚至有时乡里搞个庙会、弄个社火,或是祈个雨什么的,又或修个路铺个桥,这些都是要乡人集资掏钱的。

对于禁军们来说,他们是享受了很大国家福利的。

如老许退休以前,不仅是禁军还是军官,本就不课,等他退休后,大儿子顶替入禁军,也是不课,小儿子没成年,仍不课。现在老二成丁了,但也成了武官,自然更不课。

老许现在退休了也是不课,老许家完全的免课户,不用纳半点钱粮也不用服役。

现在也仅是需要交点义仓粮而已,对于这位两千多亩地的地主来说,不过四十石粮,不值一提,就算再给县里社仓,堡里义仓、社学再捐点,那总共五十石也够了。

反正现在粮食也不值钱,石粟一百二十钱,四十石也才四千八百钱而已。

怀玉在旁边道,“其实我觉得,咱们不但不能让佃户分担这义仓粮,而且应当主动的减点租。”

隋末动荡以来,大家确实都不容易,社会也比较乱,很多事情也就没了规矩,各行其道。

就佃租这事来说,也十分混乱,有三七分成的,有四六分的,也有五五分的,有只分夏粮的,有地里收多少就都要分的,还有连麦草、萝卜都要分的,甚至用牛用水啥的也都要分成。

没有个统一标准,也没有个相对合理的佃租。

对于自己没什么地的百姓来说,佃租太高,他们辛苦一年,全给地主打工了,甚至这边交完租,那边就得向地主再借粮。

“许叔你们也是清河乡里现在有名望的乡贤,咱们要做好榜样,得让乡人称道,而不是暗里咒骂唾弃,你们说是吧?”

“二郎说的有道理,你说怎么降,我们就怎么办。”老许是很痛快的,人啊,条件上来后,往往思想觉悟也会上个档次,因为追求不一样了。

普通小民追求的是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