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金部司职能相似的,还有民部之下的仓部,这是负责掌管全国粮谷出纳和军储出纳,负责粮谷出纳的审理部门。
而在民部之外,也还有国库组织,金、仓二部是行使库藏财物的出纳之权,而国库有太府寺和司农寺二部,分别负责钱帛存储和粮食仓储。
粮食仓储和出纳具体是司农寺掌管,钱帛金银之类的储积、保管、验进、验出以及会计核算是由太府寺管的。
所以整个大唐的中央财政,其实是分工有序的,尚书省是总负责财政,下面具体的分工,则是民部度支司管审计,是会计部门,金、仓二部是出纳部门,司农寺、太府寺是储存、保管部门,也可以算是会计出纳部门。
各部门分工明确。
而现在皇帝却有意把财政大权整合出来。
以前尚书省主管包括财政在内的一切事务,但是在尚书省上面还有个政事堂,那里是由包括尚书左右仆射在内的所有宰相们的议事机构,理论上政事堂全是真正的国家最高机构。
大唐的财政大权,实际应当是掌握在宰相们手里的,下面各部分工配合。
而现在,专判度支这个头衔,已经不再是一开始的判度支司的事务,而是判整个财政相关的事务。
按皇帝的安排,以后武怀玉这个民部尚书,加衔拜相,他不仅负责民部这块,下属的度支、金部、仓部都在他份内,而且国库的司农寺、太府寺,也归他管。
涉及财政这块,专归他这个宰相判理。
实际上从相权里剥离出了很大的财权,包括地方十道的支度司,也都直接由武怀玉来管,中央实际就新增加了一个不归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管的度支使司衙门。
他将成为名符其实的计相。
为了让武怀玉能够专心打理国家财政,李世民特意免去了武怀玉的治书侍御史这个御史台副长官,以及雍州别驾之职。
很明显,武怀玉之前户部侍郎兼判度支,本来只是个兼职,开始也只是判的度支司这个审计部门。
但他表面确实很不错,他的不少财政改革建议,甚至一些搞钱的手段,让皇帝非常满意,使的现在国库开始有了积储。
连杜如晦都很佩服,认为武怀玉已经用事实证明了他的经济才能,足以胜任民部尚书,甚至可以专门掌管国家财政这一大块。
他明显比戴胄更合适,当然戴胄也很优秀,他可以去吏部掌管铨选。
任城王李道宗再任刑部尚书,杨师道的安排出定了,去雍州接任武怀玉留下的雍州别驾之职。
中书舍人马周,升任治书侍御史兼谏议大夫兼太子洗马。
武怀玉则是左光禄大夫行民部尚书专判度支参议朝政、兼太子少詹事、崇贤馆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