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变成某种角力。 这可苦了过来跟踪调查的专家们。 无论是坐船出海观察,还是在冰缘地带步行观察,他们总能用水听器分辨出“哔波”声,也总能看到大虎鲸们围在一起,头顶冒出一串一串的气泡。 这种行为以前没有被观测到过。 就有专家指出:“会不会是某种信息交流呢?” 另一个专家表示了赞同:“你看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我们跟踪了半个月,好几个家族都发出过类似的音节,可能在用这个音节来指代独角鲸。” 可吹气泡又是什么意思呢? 为了弄清楚虎鲸的动向,他们分析了8000张照片,有人想到前阵子bc省报上来的异动,惊讶地点了点其中几张:“这是维多利亚鲸群啊。” 之前在阿拉斯加跟丢了,没想到却出现在北极群岛。 “确实……这个鞍斑和背鳍……是弗兰西丝吧?”同行者认出了安澜的鞍斑形状,“我记得她之前还和莫阿娜玩在一起。” 好像是有那么回事。 专家们一下子都沉默了。 牵扯到维多利亚家族,一切都微妙地变得合理起来。 等安澜发现她在观察的人类反过来开始观察她的时候,是真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从头到尾都是泡泡想交朋友,她不过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好吧,绝大部分的工作。 那也不至于走到哪跟到哪呀。 而且打追踪器的水平还这么差。 因为和莫阿娜关系好,这些年她都被打出经验了。有的研究人员技术高超,用的设备也很好,从安装到脱落几乎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有的研究人员还是最好去看看眼科。 这一批就不太行。 他们用的装备是十字弩,好几支箭都是嗖嗖从安澜跟前飞过,她不得不浮在船只边上,让人类拿着根杆子把附着式信号器直接黏在了眼睛后部。 接下来的日子里,专家们频频出现。 安澜也因此听到了很多关于北极环境变化的对话。 在那上万张照片资料里,有拍到赤狐和北极狐抢夺食物的,有拍到北极鳕鱼和大西洋鳕鱼深海同游的,还有拍到北极熊像棕熊一样蹲在河边捕猎北极红点鲑鱼的。 一些在北极生活了很多年的物种正在逐渐被从南方北上的物种挤压生存空间,有的个体能够适应变化,有的个体则无所适从,只能慢慢被环境淘汰。 虎鲸是这场环境变化中的最大受益者。 这种在其他海洋中都位于统治地位的动物抓住机遇,攻占了最后一片遗落的海洋,空降在北冰洋食物链的最顶端。 对虎鲸来说,海冰融化是好事。 对其他动物来说,它们必须去找寻出路。 或许一百年后北极熊会朝更适合捕鱼的方向进化,弓头鲸和独角鲸会成为北冰洋深处的独有物种,因纽特人会再次迁徙……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安澜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只能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