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进去就注意到了作为博客背景的大猫一家。 这里简直是大猫迷的天堂。 一些原本就认识这几只美洲豹的游客纷纷晒照片,一些对猫科动物爱好者开始搬运并梳理游客拍中美洲豹一家的故事,还有不少准备好要去南美旅行的网友想着要把计划稍作改动,可是他们刚刚冒出这个念头就被突发新闻给劝住了—— 洪水比想象中的还要大。 不过两三天功夫,亚马逊州全境竟然有超过六十座城市都被卷入其中,一些受灾严重的城市简直成了人间地狱,车辆被淹没,船舶被掀翻,墙壁被冲垮,动物尸体在湍急的河水中浮沉,给站在屋顶上等待救援的居民带去一阵又一阵战栗。 这是人类对水代代传承下来的恐惧。 从《圣经》到《古兰经》,到苏美尔神话、印第安人神话、乌戈尔神话、玛雅神话……在人类历史上绝大多数神话体系的创世和灭世故事当中,洪水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史学家认为这是因为最早的文明基本都诞生在大河流域,人们在将平和的河流当做生命之源泉看待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将发威的大河当做生命之终结看待。 给予生命的东西也能成为摧毁生命的东西——这一点也体现在对神的描写当中。无论是风神、雨神还是河神,乃至森林之神,除了和煦的一面之外都还有残酷的一面,而这一面,此时此刻,何塞相信,正在向信徒公开地展示着。 雨林中的动物四处奔逃。 端坐在洞穴里的美洲豹们远非最早对灾难做出反应的个体,但也不是最晚采取行动的个体,安澜从高处向下望,可以看到匆忙上树的蜜熊、拼命和水流抗争的水蚺和瞬息间就消失在浪花底下的貘。 侥幸逃生的动物也不能高枕无忧,聚集在安全地带的除了杂食性动物、草食性动物之外还有大量掠食者,对后者来说这里不仅仅是“洪水避难所”,还是个品类齐全的“旋转寿司餐厅”。 这场景就和非洲旱季的水源地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大自然有着一套独特的运行规则,安澜能够看到猎物、嗅到猎物,杀戮的本性却比平常要淡薄,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什么力量在影响她一样。 最离奇的是被当做猎物的动物也没有慌乱。 洪水席卷大地第一天的傍晚,诺亚出马在离巢穴很近的地方猎杀了一只领西猯,聚集在那里的动物只在追逐发生时经历了片刻骚动,在那之后,即使血腥味爆发出来,即使三只美洲豹当着它们的面把同类吃得干干净净,类似的骚动也没有再次出现。 它们知道一场猎杀发生后短期内不会有第二场猎杀,如同在旱季水源地边遭到狮群围堵的斑马群或者牛群,在失去成员前尚会奔跑反抗,失去成员后就会迅速归于平静。 于是安澜、诺亚和软软也像旱季水源地边的狮群一样,做出了眼下最符合天性的举动——在饱餐一顿后坐下来清理皮毛,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