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在心底暗咳一声,心想这纸张的质量还有待加强,墨色都晕染了。 反正,一定不是他的问题。 又看了看到最后四不像的船只,嬴政不禁悻悻然放下笔。 不过到此,动力有了,安全性也有了,这船,可造起来了!! 【除了上面这些,其实相关的,还有很多技术的发明,就比如我们这一期的主题——指南针。】 【以及在一代代造船工匠的不断钻研和改进下,使得造船技术越来越先进,加上诸多其他因素,如外交关系,以及经济上的支持等,于是整体综合起来——这才有了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 【关于造船,每个方面技术的进步,都会大大的推进我国古代航海事业的进步。】 【还有社会的发展等,军事上的进步,人才的培养等等,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李世民认同点头,确实是如此。 从古至今,都是不断进步的,所以后世才如此发达吗? 可是想到此,李世民又皱了皱眉—— 他突然又想起了那艘巨轮。 那艘巨轮!那样悠远低沉的嗡名声,竟不知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还有那样巨大的船只,远远超过现有船只的大小,如此巨大,难道只靠天幕说的这些就能办到? 不,当然不可能! 最起码那船帆就没有。 所以究竟改变了什么,为什么没有船帆,就能使那么巨大的船只得以航行于海上? 后世……究竟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越是想下去,李世民的心就不禁砰砰跳动起来,他觉得自己仿佛触及到了某种关键核心的存在。 可是却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该如何入手。 到底是什么……又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 无独有偶。 冒出和李世民同样想法的人不少,毕竟当初巨轮那一幕是谁都见到过的。 如今对比天幕给出的,已经是造船技术大大进步的船只,再想起之前的巨轮,竟还是没有任何可比之态。 所以那巨轮,究竟又有何不同? 第47章西学东渐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明朝朱棣时期—— 朱棣自然也是见过那艘无与伦比的巨轮,就算说是“庞然大物”都不为过,着实震撼人心。 他的确有派人出海的打算,也自认为明朝的造船已然先进。 可那天,在看过天幕之上的巨轮后,朱棣就陷入了深深的震撼之中。 那艘巨轮……究竟是如何建造出来的? 这和明朝现在所造船只,单是看上去就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可究竟有何不同……他贵为帝王之尊,尽揽天下好物,竟是一点都分辨不出来。 如今听着天幕所说,朱棣又不由得想起那艘巨轮。 想要一探究竟的念头也不禁又再次升了起来。 但……他能有机会得到天幕的解惑吗? 一边想着,天幕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