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而且话说回来,以往的词,很少是写给妻子和兄弟的,而苏轼写的这两首词,可谓是从内容上,也再次扩展了宋词的内容边界,除此之外,其实也是在表达仕途在外,失意却也乐观超脱的旷达胸怀等。】 “兄长!哥!” 苏辙也不跟自己兄长打闹了,一把就握住了苏轼的手,感动到泪眼汪汪。他的兄长,竟是给他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 还是余词俱废的那种。 他何其荣幸! 一想到会和自己弟弟七年未见,苏轼也是不禁握住了苏辙的手。 “弟弟——” 苏洵:"……" 他在旁边暗自叹了口气,眼不见心不烦,再继续听着天幕往下说—— 【因为苏轼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和,所以他一直在外漂泊做官,在继密州担任知州后,苏轼又去了徐州和湖州担任知州,而也就是这个时候,苏轼的人生迎来了一个巨变——】 【简单来说,就是苏轼曾经写了很多反对变法的诗作,所以被改革派记挂在心,于是为此编织了罪名来诬陷苏轼,而这也就是和苏轼有关的,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被关进了御史台的监狱里,甚至还给自己弟弟写了两首诀别诗。】 【他是想要自杀的,但在被关押期间,苏轼的朋友亲人一直都想救他,这其中还包括王安石。】【王安石还写信给宋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 【所以一番运作下来,宋神宗最后还是放了苏轼,但有一句话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苏轼是被放出来了,可也被贬到了黄州去,自此,从乌台诗案过后,苏轼的人 生就可谓是跌到了人生谷底。】 【就像苏轼写的那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足以见证他沦落成为一个犯官,心理的落差之大。】 苏洵这时候往旁边一看。 行,兄弟两个都不说话了,表情还都有些复杂。 “这大概才是天幕说的‘词穷而后工’,都给我好好听着。”两人只能蔫嗒嗒的开口道—— “是,父亲。” 【黄州可以说是苏轼的人生低谷,但也可以说是凝练苏轼的地方。】 【毕竟别忘了,苏轼可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苏东坡”,而黄州之地,就是使得苏轼真正凝练为苏东坡的地方。】 【苏轼很多重要的作品,几乎都出自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