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页(1 / 2)

万俟林木说:“既然是好东西,谁会故意杂碎?” 罗参又说:“古代的时候,皇帝都有自己的官窑,官窑出品的瓷器,专门负责上贡,不会流入民间……” 每次皇帝指定官窑出品多少件瓷器,但是官窑不可能只做指定的件数,必须做出更多更多的瓷器,从中间挑选上上品,甚至是极品,然后进贡给皇上。 罗参又说:“而剩下来的这些官窑成品,没有被选中,就变成了残次品,会有专门的官员负责打碎,埋入地下,绝对不允许流入民间。” 这也就是官窑和民窑的区别所在。 万俟林木说:“都是好东西,岂不是很可惜?” 罗参说:“古代的天地、君臣、阴阳界限很鲜明,皇家的东西,即使是砸烂,也不可能流入民间,如果没有猜错,这应该是被砸碎的官窑瓷片。” 九爷笑着说:“尝听人说罗三爷学识渊博,果然如此。” 罗参轻微的一笑,并不受用九爷的拍马屁。 只是又说:“但是这瓷片,好像有些奇怪。” 他这么一说,大叔叔万俟景侯才动了,也拿起瓷片看了一眼。 万俟景侯说:“九爷就不用卖关子了,有话直说吧。” 九爷说:“大家都是爽快人,我有话也就直说了……罗三爷也看出来,这瓷片有些与众不同,我有听说各位在打听帝俊火种的事情,所以……” 万俟林木奇怪说:“瓷片,和帝俊火种有什么关系?” 万俟林木实在是想不到,天灯和天火,一听就和帝俊火种有关系,瓷片能有什么关系? 罗参轻轻摩挲着瓷片,说:“烧窑。” 九爷点头说:“没错,就是烧窑的问题。” 罗参知道万俟林木没有听懂,就解释说:“瓷器是在窑里烧出来的,不管是一次成型,还是二次成型,都是需要火烧出来的。” 火! 终于和帝俊火种有所关联了。 原来关键就在烧窑。 罗参说:“这瓷片看起来没什么不同,无论是釉色还是胎质,都是上上品,但入手的感觉完全不同寻常,一般的瓷器,尤其是这种常埋底下的官窑残次品瓷片,必然会沾染浓郁的阴气,但是这些瓷片不同,阴气很淡,入手温润,甚至阳气充沛,应该是和烧窑的火有关系。” 九爷笑着点头说:“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相当的省时省力了。” “不瞒各位,”九爷说:“我日前遇到了一个烧窑的的师父,从他那里收来了这些瓷片。之前我也说过,我这个人,就是好钱,和好吃,对瓷器是情有独钟。” 九爷前不久在一个很落后的小村子里遇到了一个烧窑的师傅,他传承了祖上的手艺,一直用最朴素的方法烧窑,家里就存放着这些碎瓷片。 “而且这个烧窑的师傅,给我讲了一个祖上的故事。” 九爷说,这个烧窑师傅家里,一直就是烧窑的穷苦人,也不是给官窑做活儿的,只是在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