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虽然够多,但鱼龙混杂,其中能够稳定提供信任度的,来来回回也就是那批核心粉。
毕竟看直播的都是一些有空闲的人,这块的受众,体量摆在那儿。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下了班还要顾家,即便是工作之余,也很难有整块的娱乐时间。
人们对于休闲的需求,更倾向于碎片化。
其实,视频切片的受众要远比直播来的广阔,只不过,没了互动性,也就没了操作空间。
把直播那套搬到视频上来,缺了弹幕与观众的互动,就很难找到合适的装逼机会。
少了那些捧哏的铺垫,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变成令人尴尬的“硬装”。
这就是“整活”的重要性。
不讨喜的视频对于信任度的获取很难起到帮助,甚至起到的还有可能是反作用。
……
王唯健设想中的大比武,完全按照他的计划在发展。
对他、对苏巍而言,都收获了一份完美答卷。
苏巍没有急着回夏京,而是在基地里多住了几天,为基地里武学培训的教官级人物讲课。
练功这玩意儿,有没有人带差别真的很大。
虽然修炼自习室里有王唯健团队编纂的教程,但实际上,经验教训方面的东西,若要落到纸面上,这视频教程就算再长个十倍百倍,也说不完。
随着授课的深入,苏巍在武学方面的见解再度折服了所有人。
基地里不搞个人崇拜,但奈何苏指导的武力值太高了。
身处武学圈,免不了的会慕强。如果不慕强,哪来的修炼动力呢?
正因如此,偌大一个营地,几乎都快成苏指导的小迷弟了。
几天后,基地派专车将苏巍送回了夏京。
……
回到夏京后,苏巍花时间了解了一下各方动态。
沈浩宇的基因实验室设备到货比想象中更快,团队也拉了起来,立起课题开始了针对性的攻坚研发。
苏巍之前拿出的资料只针对几款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在这块上面,cart技术还有进步空间。
杜小影那边的原创古武征集大赛进度比较慢。
从观众收到比赛消息加开始自创武学,本身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活动。
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实属正常。
宗德君负责的《奇继》第一季,已经连续拍了十几天正式节目了。
在接到苏巍电话后,他便表示,相关的统计数据都有留档,会派人给苏巍送过来。
而苏巍更想要的是参赛选手提供的干细胞标本。
虽然这东西对苏巍来说没啥用,但你要,或不要,在外人看来,那是两种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