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像詹天佑说的那样,只需要等到全国联考,等到国招线公布之后,自然会有人过来,毕竟,每一个人都渴望着上大学,在大明,读大学就像是考中进士一样,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大明的各地各个小时,人们谈论的话题永远都是谁家的孩子考上了什么什么大学,人们在讨论这些话题时,言语中充满了羡慕。
其实,即便是对儒家充满敌意的人,也无法否认一点,儒家的千年传承,让重视教育成为华夏以及整个儒家文化圈最大的特点,这也是他们注定能够崛起的根本原因。
而对教育的重视早就深入到了华夏的血液之中,而这也正是华夏可以崛起的根本原因。本质上来说在近代工业文明发展的过程之中,所有崛起的国家归根到底还是以教育作为基础。
只有重视教育的国家才能够最终崛起。毕竟在工业时代,国家的崛起不是靠人性的野蛮,而是靠科学的力量。
两人注视着暮霭笼罩下马路上熙来攘往的车流。出租车、轿车、货车静静地等候交通灯由黄转绿,以便向前蠕动几辆轿车的距离。
“小文哥,你真的决定了?”
李雨欣轻轻叹了口气。
“说的好像有选择一样。”
康文在心里暗自咕哝着。
“只要十年就好了!”
他就像念咒般地几个字。
“十年,嗯,就当是大学毕业后,被外派到国外去了。”
“您说得对。”
李雨欣看着他说道。
“不过……还有一个办法。”
她的眼睛骨碌一转,看了看康文。
“还有办法?”
“我爸他肯定愿意……”
“不用!”
都不等她说完,康文略一沉吟:
“我已经去过领事馆,也签了合同,人无信不立。”
说罢,他就继续往前走着,一边走一边说道。
“那个,雨欣,我送你回去吧,天色不晚了。”
“小文哥,我们去看电影吧,听说今天上映……”
“我要去图书馆。”
“我也可以去啊!”
“到时候时间就晚了,先送你回去吧……”
终于,在康文的坚持下,他还是把李雨欣送回了家,随后他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在大时代之中,许许多多的普通人的命运总是会因为时代而改变,像康文这样的青年人,并不知道等等他们的未来会是什么。
但可以肯定的点是,对于大唐来说,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至少在他们真正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之前,来自大明的人才支撑着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