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三国:佛系谋士,被曹操偷看书信> 第九章:我绝不会再去叫好哥哥!

第九章:我绝不会再去叫好哥哥!(2 / 3)

“不错,”曹操脸色难看的点了点头,坐在了荀彧对面的蒲团上,双手相叠放于案牍。

沉声道:“我忽然想到,这百万人,如何安置?”

这话,让场面一度安静了下来。

荀彧缓慢的放下笔,一时间竟然有点说不出话来。

这件事,他早已隐隐觉得有些不妥了。

当初受降的时候,便知晓这并不会很简单,只是一时没有理清此节。

而且,主公太过高兴,不忍说之。

这不同于击溃黑山军。

青徐两地的黄巾贼,乃是不敢北上,才选择南下,想要进太行以躲避。

太行里面,恰好就有黑山的余孽。

这样一来,就好似将兖州当做软柿子捏,主公乃是不得不接。

毕竟去年,青州黄巾被公孙瓒斩杀三万余,声名震荡之下,蛾贼不敢侵犯。

就以为曹操好欺负。

如今曹操入主兖州,全天下都在看着,若是被击溃,日后名声就不再是这么足以撼动人心了。

是以,招降这三十万降卒,百万人口……乃是必行之事。

奈何……

荀彧想到这,淡定的摇了摇头,“暂时没有办法。”

两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中。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曹操的表情基本上是石化了。

荀彧这个人,不苟言笑,一板一眼。

任何事情都力求完美不出差错。

他能这么敏捷的回答,说明是真的没办法……

“再,好好想想……受降时,本没想到能有这么多人。”

曹操善于治法,治典,重刑而立威,使上下有尊卑,军令有严度。

但论让百姓吃饱饭的内政,他恐怕真的不如荀彧。

而荀彧,也不一定比那些地方上的官吏厉害,这涉及到了认知的问题。

地方官吏常年和粮食打交道,知道多少粮食能救多少人。

真实的见过饿殍,明白一粒米的含金量。

荀彧当年是守宫令,为天子管理文具,之前在乡里更是不愁钱财。

自己又有“留香”公子之称,就是说,荀彧坐过的地方,走过之地,都会留下淡淡的香味。

足以证明,荀彧这些年,对于自己外貌、形象的把控。

他懂内政,懂的是大方向方略。

懂的是上行之策,具体落到地方的时候,也许就要因地制宜的变化才行。

现在一百万张吃饭的嘴,荀彧真不知道怎么安置。

兖州原本的百姓,畏惧这些青徐蛾贼如虎,他们如今降了,本地百姓会怎么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