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1302章 我们要为殿下打仗

第1302章 我们要为殿下打仗(2 / 3)

境,然后一路往北。

东部后世的阿尔山,以及大兴安岭外加呼伦贝尔草原等地将来划分给东部的室韦州。

这些草原放到后世都是极好的草原,更不要说在大唐这个时代了。

在北方大唐和后世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了,就比如说河套地区,后世的毛乌素沙地经过大力治理,都依然有着广袤的沙漠,但在这个时代,这里依然还是水草丰茂的样子。

但已经有少部分地区有了沙化的迹象,如果这个时候停下这些地方的放牧,将人口迁出,这里大概率会恢复原样,但是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它会在一两千年的时间里面逐渐变成后世的样子。

同样,后世的塞罕坝在这个时期依然茂密俊美的原始丛林。

后世绝美的天堂草原乌拉盖,现在更是真的可以看到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在后世呼和浩特北部阴山以北的希拉穆仁草原,也就是大唐现在的军事重镇武川北部,现在都是一片碧绿,草原能到人的膝盖。

而在一千多年后,希拉穆仁草原几乎都要沙漠化了,夏天的草最高连个脚腕都长不过去,这些都是过度放牧导致。m.gΟиЪ.ōΓG

实际上,希拉穆仁草原的降水减少,跟北部蒙古的巨大环境变迁有着说不出的影响。所以现在李恪将蒙古的西部几乎都已经划为了脆弱的生态自然保护区。

而这些优质的牧场经过后世的严格计算,每亩草场养活五只羊没有任何问题,可以轻松胜任,并且不破坏水土。

如果是牛马的话,一亩地大概可以养活一头牛,或者两匹马。按照这个数量等比减少就可以了,这将会是大唐未来草原上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也就是说,理论上这些牧民每户最多可以养殖4000只羊,这个数量放到这个时期的牧民身上是根本不敢想的。

当然,暂时来说,大唐还没有宣布这个政策,但是草原的可持续化发展,以及草原的水土保持等知识已经开始给所有的牧民都教授了。

其实这些牧民看似没有文化,但他们对这些知识却能理解,并且听得进去。因为世世代代的牧民很清楚,草原才是他们最大的资本,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所以牧民们是最讨厌破坏草原的,以前他们只是不懂这片天地运转的道理,现在大唐给他们教导,他们当然愿意听了。

可以说薛延陀等周边虽然彻底归附大唐很短,但是这些牧民们所感受到的,却是前所未有的,现在你让真珠可汗李夷男再回来这里统治他们,这里的牧民估计都能拔刀砍回去。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状态,现在的田蒙有一些苦恼,因为在瀚海城周围,现在聚集的牧民越来越多了。

这些牧民是来自于下属的各个部落,目前这些牧民虽然归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