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1114章 考试成绩

第1114章 考试成绩(2 / 3)

出一个不同的级别来,再将人群根据他们的身份地位和答案进行区分。

同样一道题,一套试卷一个出身自门阀世家的子弟和一个出身自平民百姓的子弟都答了出来,两者的成绩也差不多的话,那后者的潜力显然要比前者大得多。

虽然简单的用成绩区分似乎有些武断,但在双方学习时间,起步途径等各个条件对比之下,后者还能达到这样的成就,这显然他本身足够的聪明才行。

不过李恪看了考试成绩,他所预想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四千多名出生自百姓家里的考生,排名也是最后的四千多名。

没有任何意外,显然,在这个时代,这种学习全新的知识,百姓家的孩子很多都是从头开始识字学习,双方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而且李恪大概看了一下列举出来的数字,出身自顶尖门阀世家的一些子弟,成绩几乎都是名列前茅。

精英教育的差别很多时候,除非是真正的天才,不然仅仅是多一些的聪明才智都不够弥补的。

但不得不说的是,当基数大了之后,优秀人才也是有许多的,不说门阀世家的这些考生,就单单出身自商贾世家,原本没有机会参加科举的这些考生。

他们这些人里面就出现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人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商贾世家天生接触的人比较多,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

这些考生里面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人,并且他们在某些方面也确实都有突出的成就和爱好。

三万多的考生,根据最后给出的统计数据,大概经过培养后,可堪一用的人才至少占据了接近八成的数量。

而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这个比例却只有一成不到,也就是说四千多名普通百姓家的考生,大概只有四百多人有培养的价值。

剩下的都是普通人。

这个数字远比想象当中的残酷,李恪突然就能明白后世为什么那么多的家长都愿意将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里面去了。

除非那种特别突出的智商优秀人才,否则的话,抛开人品本身不谈,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确实是在各个方面都要比普通人家的更加优秀。

哪怕大家的智商什么的其实都一样。

“殿下,这个数字按照实际比例录取吗?”前来汇报的是教育部的孔颖达。

孔颖达这个人在历史上留下的资料不多,但作为孔子的后人,孔颖达本应更加的偏向于儒学才对。

但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目前担任教育部尚书的孔颖达对于新式学校并没有太大的抵触,而且很多事情也都是按照李恪的要求来进行的。

“其他的按照实际比例发放录取通知书,而普通百姓这边,将实际录取比例提升到七成吧。”李恪想了想,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