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795章 怎么选择道路

第795章 怎么选择道路(2 / 3)

不过因为李恪的到来,吐蕃的战略出现了改变,尚襄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而原本跟尚襄发生冲突的那个重臣留守拉萨,已经被农奴公审直接判处死刑。

作为吐蕃学问最高的人之一,尚襄对这方面显然是非常有发言权的。

“我曾经系统的研究过梵文、唐文、波斯文之间的差别,我发现,除了唐文之外,其他的文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所有词汇都是由一定数量的基础字母组成的不同词汇。但这样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每当出现一个新的词汇的时候,就必须要用这些字母造一个新的词,然后将这个新的词记录在字典或者词典上,然后教授学习下去。”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词汇会越来越多,而这些全新的词汇,所有人都需要重新学习。如果不接触学习这个词的人,你看到这个词汇,你哪怕认识字母,但是你不认识这个词汇,你连读音都不知道。”

“但传承于华夏中原的文字不同,他们的文字最常用的不过三四千,即便是全部文字加起来也最多一万,而将这些文字学会之后,即便是有新的词汇,但你不用去单独学习,你看到这个词汇的时候你就可以将它读出来,甚至因为你明白单个字的意思,这个词汇即便是新的词汇,你可以大概猜测它的意思。”

“也就是说,华夏文字的传播广度要远远高于其他文字。最简单的,假设吃饭这个词是新造的词,我学过汉字,虽然我不懂这个词的意思,但是我看得懂,也读得出来,当我给另外一个人传递的时候,我可以直接说这个读音,写这个词组。只要另外一个人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他就能明白。”

“但其他的所有文字都不行,中间作为传递的人必须要重新学习这个词汇,并且还要将它记下来,否则写错任何一个基础字母就会出错。”

“短期内学习起来,或者是创造一个新的文字,像是这种有字母的文字更简单,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过去几百年,这种文字所承载的词典,需要学习的词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很多人即便会说这种语言,学会这种文字,但却依然不能通读所有典籍!这就是关键所在。”尚襄认真的开口道。

这个就属于他自己研究的范围之内了。

听完尚襄的话,帐篷里面的几个人都听懂了,毕竟尚襄已经说的非常浅显了,这要听不懂的话,智力就有问题了。

如果李恪听到这番话,高低得给尚襄点个赞,不得不说,这个时代能留在历史上的人都是有东西的。

汉字的优势在后世几乎全世界都知道,为什么从古至今中国周围那么多的属国,小国想要创造文字,最后都选择了字母类,就是因为字母类的文字前期创造起来简单,词汇只需要不断的增加,组合就可以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