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大明国师> 第五百零二章 元宵

第五百零二章 元宵(5 / 7)

样子。

而各部落的使者也明白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全然没什么礼仪上的顾忌,都该吃吃、该喝喝。

朱棣让大家都挺开心,但他自己并不是那么完全开心,因为身边还有讨厌的苍蝇,几个宫廷画师正在临场作画,有时候甚至还请求自己不要移动,搞的朱棣有些放不开。

但朱棣也清楚,这是宫廷传统,这些画作都是要作为珍贵史料,以后放到皇宫收藏里的。

而后世儿孙对于自己的印象,除了史书上的记载,就多半来自于这些画作了。

这些不自在只是暂时的,画师们很快完成了现场的简单描摹构图,剩下的结构和细节就可以慢慢填充了。….

姜星火也坐的端正,只希望自己不会留在这个世界的后世形象太差劲。

最起码,也得有个《韩熙载夜宴图》里韩熙载的颜值水平吧?

当然了,要是遇到那种把老朱的大圆脸刻意黑成鞋拔子脸的画师,那确实也没办法就是了。

而这些念头,也仅仅是在姜星火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接下来就是大家准备了许久的重头戏了。

正如元宵大宴请柬上那行金箔小字“贺喜丰年稔岁,颂称海晏河清”一般,今天突出的就是一个国泰民安,所以不好动刀动枪表演,而这种场合怎么可能没有诗词唱和呢?

现在显然就是文臣们发挥的时刻了。

但是尴尬的是,还真没有人敢第一个上,原因很简单,本来抛砖引玉不是个好活,很容易成了给他人做嫁衣裳,那自己被反衬的很蠢,可不就是亏了。

但宴会的举办者显然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为了让诗才不好的大人们不尴尬,竟是安排了皇长孙朱瞻基来抛这个砖。

小孩作诗,格律工整、词能达意即可,本就不要求出彩,也必须平庸,这就极大地降低了后来人的心理负担。

“凤历颁新纪,王正肇此辰。

三呼祝圣寿,愿过万年春。”

没什么水平,可这首诗一完事,文臣们明显踊跃了起来。

就连朱棣也跟着赋诗一首。

“正殿初开澈晓钟,绣帘高卷见臣工。国朝礼乐遵明圣,万国衣冠庆会同。”

翻译过来就是“今天开门是个好日子,请臣工一起吃顿饭,咱们国朝礼乐还是老样子,外国的酋长们也都一起乐呵乐呵”.

六部六寺臣子,翰林学士、内阁众人,亦是纷纷献诗词以娱情。

可哪怕是之前志在必得,必须要露个大脸的解缙,也没想到风头竟然不是他的。

臣子们的诗作里,尤以跟随周王一起赴京的周王府长史瞿佑的一首《看灯词》最为出挑。

“风帘珠翠动纷纷,笑语声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