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见过之前朱高煦如何飞扬跋扈的,譬如兵部尚书、忠诚伯茹瑺,方才清楚,姜星火到底对朱高煦的改变有多大。
内阁值房,不算隔音。
刚才朱高燧念得声音那么洪亮,这话传到了值房之外,许多人的心情瞬间跌宕起伏。
就如同燕军内部几乎是清一色地支持二皇子朱高煦一样。
内阁的青年才俊们,基本都是偏向于支持大皇子朱高炽的,只是这个偏向或多或少的问题罢了。
首先,这消息意味着,两个皇子的南北直隶分配已尘埃落定,再难改变。
而运气不太好的二皇子,争取这个储君之位获胜的几率,显然先天性地小了一些。
其次,二皇子终究还有一搏的机会,因为这次朱棣给出的“考试”的结局,并不确定。
不过再怎么说,这终究是一个好的开局,这也让把宝都押在了大皇子朱高炽身上的部分内阁成员们松了口气。
解缙、黄淮、杨士奇三人虽然不合,但这时却不约而同地相视一笑,仿佛达成了某种共识。
外面的月光照耀在宫城上,使得那些宏伟的殿宇闪烁着银色的光芒,而宫门内侧,则隐隐约约传来了宦官打更的报时之声. 内阁值房内自然也听到了声音,最后一件重要的事情敲定,所有人都有些放松了下来。
持续了一整晚的紧张会议,让这些多少上了岁数的中老年人,都有些精神疲惫。
但朱棣却好似不打算让他们消停一般,又开口说道。
“喔对了,朕还想做一件事,忠诚伯。”
“臣在。”茹瑺抬起头看向皇帝。
朱棣有节奏地用指节敲击着椅子扶手,说道。
“朕打算重新调整充实一下大明的北部防线。”
此时的大明北部防线,乃是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这条防线上相继经由辽东、北京、宣府、大同、偏头关、延绥、宁夏镇、固原、甘肃等区域构成的,也就是后世的大明九边的雏形。
而与后世的大明九边还略有不同,那就是此时的大明,在长城以外的漠南还有不少卫所驻军,辽东被抽走了大部分兵力的大宁镇也还没有被彻底废弃。
嗯,朱元璋他老人家亲自给自己作为塞王的儿子们下了命令,教他们怎么让卫所兵构筑防线,并且长久地在漠南生存,从保养武器弓箭到养牛羊、挤羊乳无所不包的那种。
但朱元璋的操心,显然跟他的很多政策一样,都只管一时,管不了一世。
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到了朱高炽和朱瞻基当皇帝的仁宣时期,在杨士奇的谋划、杨荣的决断下,大明开始了全面收缩。
在北部边境,大多数的漠南卫所都逐渐废除或内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