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领那里剥离出来,单独且重点抓起来,是加强朝廷对军队的掌控的一种手段,避免在更戍法被废后,地方将领军阀化。
目前京畿路的中央禁卫旅的各个层级,基本上都已经配置了这种军督官。
西北禁军中,也有一部分已经配置。
赵鼎补充道:“这是个好办法,不过还需要再留一手。”
张叔夜疑惑道:“留一手?”
赵官家说道:“就是让一部分将领不做论调,保持原来的编制,做好随时应对反叛的准备和抵御外敌的准备。”
反叛这个词一说出口,气氛就更加凝重。
军防牵涉到国防安全,生死存亡大计,绝不可儿戏,更不可不防。
凡是都要有保底之策,不能让局势突破红线。
一旦突破红线,局面失控,谁都无法短时间内力挽狂澜了。
其实大宋以前有更戍法,就是不同军州的将领要定期论调,以防止将领做大。
但这样造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局面,大大减弱了军队战斗力。
到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宋神宗废除了更戍法。
张叔夜疑惑道:“那如何辨别该调谁,不该调谁?”
这就是个大难题,因为到目前为止,还分不清楚谁在西北贪了那些钱,谁没有贪。
万一把贪钱的不论调,把没贪的论调了,一旦局面有乱的趋势,没贪的因为论调,一时间无法和新下属很好的配合,出现战斗力减弱的趋势,那特么就完犊子了。
两人看着赵官家,这西军高级统帅的人事任命,虽说是经过经略使和制置使,但最终都是要皇帝陛下亲自盖章的。
赵宁说道:“朕来挑选留任人员。”
如此便这般安排起来。
接下来,赵宁宣见了杨沂中,将目前发生的事情,以及如何应对,与他说了一遍。
原本整顿西北军政就已经在赵宁的计划中了,如今发生了这件事,只能说加速了赵官家整顿西北禁军的进程。
这件事到目前为止,决策得非常低调,并没有立刻宣扬出去。
当天,赵官家一封密信从京师发出,送往京兆府。
这封密信是给张浚的,张浚是个急性子,做事如同雷火一般烈。
也正是这样的性格,才在靖康二年,强迫西北各路人马集结数十万大军与金军决一死战。
这种性子能办事,但有时候也能把事情办砸。
赵宁在密信中着重强调了一点:一切当做好准备才可行事!
当然,给张浚这封密信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让他安排好留职将领。
例如刘锜,例如吴麟。
他提到了李彦仙这样暂时没